作者: 庞守英
中篇小说。作者谭谈。原载《芙蓉》1981年第1期,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单行本,后收入《1981——1982全国获奖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作品叙述的是发生在湖南山村的生活故事。主人公金竹的丈夫在翠竹峰那边的煤矿工作,他三十岁生日这天,金竹抱着孩子欢欢在弯弯的山道上等他回家。没想到,丈夫因公牺牲了,金竹等来的是矿上领导送来的噩耗与安慰。按政策规定,死者亲属可去一人顶职,那么谁去呢?这个问题最先摆在了这位新寡少妇的面前。小叔子二猛认为嫂嫂去顶职天经地义,而金竹考虑到故去老人的嘱托和小叔子悬着的婚事,毅然决定让二猛去顶职。她要尽一个嫂嫂的责任,促成二猛和在代销店当营业员的姑娘凤月的婚事。自从二猛去矿上当了工人,凤月在爱情上变得主动起来,但是二猛对这位“高价”姑娘却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的态度。他感到亲切的是金竹操持的这个温暖的家,他所敬重的是金竹的人格。每逢轮休日,他头天下了班,扯起两条腿巴走二三十里山路赶回来,次日清早便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每月发了工资,他除了留下自己的伙食费和很少一点零用钱以外,全部送回来交给嫂嫂,而金竹默默地接过钱,又悄悄地把它存放起来。金竹希望二猛与凤月结合,但是当她听到二猛和凤月的脚步声消失在门外融融月光之中,“她心里,像突然倒翻了一个五味瓶,使她显得莫名其妙地不安起来”。无论是金竹还是二猛,都认为只有对方才是最理想的爱人,但是金竹的一切行动却是要避免这种结果。当二猛为凤月救火负伤,可能致残,而凤月彻底地抛弃了他的时候,她才勇敢地接受了二猛的爱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金竹和二猛两个普通人的形象,着力表现了他们美好的心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艺术上,作品不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描写的重点集中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上,从中发现不平常的美学价值,开掘人物心灵的宝石。作品还善于选择生动、传神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典型细节,如传递爱情信息的田螺壳、欢欢为爸爸——叔叔下酒用的螃蟹多次出现,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被评为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上一篇:周鲁侠《山菊花》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刘圣宇《山那面人家》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