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道立
佘树森编,并作《后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共收入七十六位作者八十三篇作品,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编排,显示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新时期抒情散文的大体风貌和发展脉络。除杨朔、方纪、菡子、刘白羽、碧野、冰心、丁玲,每人收选两篇外,其他作家均一人一作。同一作者水平相当之作,尽量入选未见其他选本者,以免重复,体现了既精且新的编选特点。其中,1951——1963年二十七篇,有杜运燮的《热带三友》、钦文的《鉴湖风景如画》、秦牧的《社稷坛抒情》、袁鹰的《秋风起的时候》、方令孺的《山阴道上》、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阿英的《山居小札》、杨朔的《茶花赋》、吴伯箫的《歌声》、杨石的《爱竹》、李广田的《花潮》、冰心的《一只木屐》、裴文中的《山洞的探查和诗人的幻想》、敖德斯尔的《牧马人之歌》等。它们大都注意发掘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运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以小见大的手法,创造单纯明朗的意境,抒发普泛的群体化情绪,侧重给人以鼓舞教育,但缺乏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启人沉思的力度。1978——1984年五十六篇,是选本重点所在,有柯岩的《岚山情思》、巴金的《怀念萧珊》、宗璞的《废墟的召唤》、张洁的《梦》、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黄秋耘的《丁香花下》、丁宁的《心中的画》、禾子的《长城,留在我们身后》、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萧乾的《鼓声》、王友琴的《未名湖,你听我说……》、铁凝的《我有过一只小蟹》、韩少华的《记忆》、孙犁的《〈尺泽集〉后记》、路长琴的《永存的慰藉》、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柯灵的《昨天的童话》、冯骥才的《珍珠鸟》、黄苗子的《遗嘱》、刘再复的《读沧海》、周涛的《巩乃斯的马》等,无论是回忆往事、怀念故人、反思历史,还是关注现实、探索人生、描写心态,大都带有复杂的情绪,注重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自我化的感受,由热烈、飘逸逐渐走向冷静、深沉。艺术上,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吸取其他体裁之长,进行创新尝试,“给人以既相识、又陌生,亦旧亦新的感觉”(《后记》)。
上一篇:古远清《归来的歌》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方舟《当代杂文选粹·刘征之卷》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