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方舟
报告文学。作者张锲。原载《当代》1980年第4期。这是改革初期,作者在河南采访的真实记录。在那里,作者会见了一部分省、地、市、县的领导同志和其他一些立志改革的人们。既看到了刚刚逝去的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所留下的严重创伤,也看到了一些人们正在为医治这些创伤所进行的艰苦战斗,听到了一些感人的事迹。作者将其采访的“片鳞只爪”,以全景式的结构,实录体的写法,向人们展现了河南大地正在滚动的改革热流,推出了一批立志改革的人物。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全省人口仅次于四川和山东,居全国第三位;面积比欧洲的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士四国的总和还要大。但是,过去的河南“一是‘古’,二是‘苦’,三是‘土’。”解放后三十年,依然未能摆脱贫穷。尤其是1958年的浮夸风和十年动乱,更将河南推到“经济崩溃边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河南历史的转折。新的历史正在由那些立志改革者撰写,他们中间有担任省的领导工作的老同志如段君毅、刘杰、王树成、李宝光等,他们立志改革、不尚空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的还主动让贤,站好最后一班岗。有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中年知识分子,如工程师、副厂长张绍鼎,他们为国分忧,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有像漯河市委工业书记徐庆贤那样的朴实精干、作风深入的领导,也有像二十四级的省农委主任那样的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干部。还有一些城市和农村的干部、知识分子,乃至他们的家属,都为河南的变化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全文分五章:第一章“从洛阳到平顶山的公路上”,第二章“老骥行”,第三章“芳草萋萋”,第四章“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第五章“黄河东流去”。气势宏大,文字朴素,材料真实而具典型性,是当时反映改革潮流的报告文学的佳作之一。
上一篇:郎伟《烦恼人生》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杨新敏《焦大轮子》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