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傈傈族民间叙事长诗。主要流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泸水、碧江、福贡、贡山等傈傈族地区。它是傈傈族口头诗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195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80年收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傈傈族长诗《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长诗叙述道:每年布谷鸟一叫,傈傈族人民知道生产季节已到,于是女人先找好了地,然后去请男的来帮忙。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男女双方建立了感情。高粱、粟子成熟时,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开花结果了。他们把收获的粮食煮成水酒,邀请亲戚朋友来参加他们的婚礼。但是,他们的结合却遭到父母和家族的重重阻拦。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终于“结成对来盘庄稼”。诗中所唱的找地、开荒、播种、收获,实际上是说男女之间爱情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诗中所唱的割茅草、砍树、搭桥、铺路,实际上是说争取婚姻自由的艰难。这种语意、结构双关的叙事长诗,在其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是少有的。这首诗形象而生动地反映古代傈傈族“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民俗研究的价值。
上一篇:杨新敏《甜苣儿》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毕光明《生命幻想曲》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