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光怡
报告文学。作者魏钢焰。发表于1963年6月26日《陕西日报》。作品如实地记写了党的忠实女儿、优秀的纺织女工赵梦桃二十八年的生命历程。1949年的春天,十四岁的赵梦桃坐在铁轮大车的货包顶上,从洛阳来到潼关。两年后,她参加了陕西国棉一厂的培训工招考,被录取了。在笸箩里度过童年的梦桃有着辛酸痛苦的过去,她懂得珍惜现在的甘甜。她暗暗发誓,做个真正的工人,来报答党的恩情。从此,在饭堂里出现了一个总是最后一个去盛饭的瘦女子;在车间里晃动着总是一路小跑着干活的孱弱身影。纯得像水晶似的梦桃,苦活累活抢在前面,虚心诚恳地拜师学艺。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毕业典礼上,她成了第一个系上红围腰的纺织女工。有人嫉妒这个十七岁瘦弱单薄的女孩子。在闲言碎语面前,她挺起稚嫩的腰杆,顶住了落后势力的打击。从青岛疗养回来,梦桃一改以往只顾埋头干活的习惯,她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工人,不能只顾自己干,还应该带动大伙儿共同进步。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她敞开胸襟,主动向讥讽过她的工人学技术,她以三顾茅庐的诚心,感动了“冤家”,结在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梦桃又跨过一道塄坎。1953年,赵梦桃成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她不顾个人名誉,迎着困难上,争开破旧车床;她实实在在地干活做事,从不弄虚作假图虚名;她不摆先进架子,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她热心帮助同志,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作为党的八大代表,她深感肩上重担的份量。十多年来,梦桃把精力、时间、心血全部放在小组同志们身上。她领导的小组困难面前不退却,荣誉面前不自满,扛着党交给的红旗不歇气、不换肩,大步向前走,红旗永不倒。1963年元月《陕西日报》报道了赵梦桃刻苦钻研,摸索出一套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已在全省推广的消息。这个当年一心想带红围腰的小女子,如今为整个纺织行业作出了贡献,这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啊!不幸,一向体弱多病的梦桃,禁不住多年的辛劳,她又病倒了。住院期间,她谢绝了工厂派人来照顾,坚持自己护理。她把病房当厂房,发着高烧还在练习掐线头,一分钟九十个。她自觉地帮助护士打扫卫生,照料病人。当作者采访她时,梦桃已接近病危。但从她那微弱而清朗的笑声里,清澈纯真的眼神中,从梦桃躺在病床上录下的质朴而崇高的语言里,人们再次感到在那瘦小的胸膛里,珍藏着金子般的价值。赵梦桃,党的好女儿,走完了她短暂、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她是我国五六十年代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代表,在她身上,显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纯洁、真诚和理想。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赵梦桃这个典型,歌颂了她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和忘我的献身精神。作品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赵梦桃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记录了她生活中大量的平凡小事,以小见大,以平衬奇,表现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精神和劳动热忱。作品前有楔子后有尾声,首尾呼应,井然有序。在每个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都穿插一段精彩的抒情或议论,对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情节的设置上,采用“连环套”式的方法,层层设环,环环相扣。作品选择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主人公周围的若干人物的刻画,从侧面衬托典型人物的形象。作品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在娓娓叙描中,融进了作者本人对这位不平凡的女性的尊敬和爱戴,文中时时流露出的理想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上一篇:孙宜君《红柳集》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尹昌龙《红橄榄》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