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学军
长篇小说。作者古华。最初发表于《当代》1981年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作品以湖南山区芙蓉镇上的青年妇女胡玉音的命运为主线,在长达十几年的历史背景下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和危害,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给人民带来的光明前途,展现了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图画。1963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在湘南的芙蓉镇上,有个生意兴隆的米豆腐摊子,经营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叫胡玉音,人称“芙蓉姐”。她不仅生得俏丽,待人和气,而且货好价廉,所以吃客很多。镇上的国营饮食店新来了个叫李国香的女经理,这个老姑娘为人阴险歹毒而又伪善矫情,舅舅是县委管财贸的杨民高书记。因本店生意冷清,李国香对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子十分恼恨,总想找点岔子。可是,极受本镇人敬重的粮站主任、“北方大兵”谷燕山,是胡玉音的老主顾,镇上大队党支部书记黎满庚曾是胡玉音的初恋情人,现在又是发誓要永远保护她的干哥,都不会帮李国香什么忙。人称“运动根子”的王秋赦,对李国香有用,他雇农出身,又懒又馋,长年靠政府救济粮和吃白食过活,但他头脑中不乏“革命”思想,是每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李国香与王秋赦联合起来,想从胡玉音开刀,打击本镇的“资本主义势力”。1964年春,胡玉音和丈夫黎桂桂用积攒下的钱盖起了一座新楼屋。落成之际,恰逢“四清”运动开始。这座新楼屋被以县委社教工作组组长身分出现的李国香和王秋赦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予以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饮恨自杀,黎满庚被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1969年芙蓉镇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秋赦成为大队党支书兼圩场治安主任,李国香成为县革委常委,谷燕山成了无官一身轻的“逍遥派”。胡玉音戴着“新富农”的帽子,每天打扫青石板大街,受尽人间的屈辱。在悲惨的处境中,胡玉音得到了外表自轻自贱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在患难中相濡以沫,结为“黑夫妻”,秦书田因此被打成坏分子,判刑十年,遣往千里之外的洞庭湖畔劳动;胡玉音也被判三年徒刑,因怀有身孕,监外执行。孤苦无依的胡玉音分娩时险些死于难产,又是谷燕山及时援救,才使她母子转危为安。1979年胡玉音、秦书田的冤案得到平反,芙蓉镇的人们恍如隔世,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生活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芙蓉镇出现了勃勃生机。这儿又成为商贩云集的市场,人们的生活和命运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谷燕山当了镇委书记,忙着治理标志着本镇风光的芙蓉河,秦书田当了县文化馆的副馆长,胡玉音成了青石板街街办米豆腐店的服务员。只是王秋赦疯了,他总是在镇上游来荡去,高喊着那个年代的政治口号。作品具有精湛的结构艺术。在构思方式上以人物性格的塑造来统帅故事情节的发展,即以胡玉音和与之相关的一组人物为主体骨架,并由他们在相互关系中所组成的社会事件为实际材料,构筑起小说的艺术大厦。在布局设计上,选择了四个不同的年代,1963年调整以后农村经济的活跃,1964年“四清”运动的开展,1969年的社会动乱,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让人物在这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舞台上表演亮相,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农村生活,从而巧妙地透过特定的小社会,表现了变化着的大社会、走动着的大时代,并于整体的顺叙中,间以少许的补叙,使剪裁配置显得重点突出而又疏密有致。小说塑造了一组血肉饱满、各具特色的人物,温顺善良而又刚烈坚贞的胡玉音,忍辱负重、佯装癫疯、洒脱处世的秦书田,阴险歹毒的“政治女将”李国香,愚蠢顽劣的“运动根子”王秋赦,还有耿直义气的“北方大兵”谷燕山等,无不真实、深刻,富有社会内容。小说就是从变化多端的生活现状中,显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时代曲折前进的脚步,深刻揭露了“左”倾路线的谬误,热情赞美了山里人善良的心灵和纯真的爱情。作品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中,借人物命运演绎乡镇生活变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小说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曾被改编成同名影片。
上一篇:张学军《芙蓉镇》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谢锡文《芨芨草》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