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志峰 孙宜君
叙事长诗。作者仇学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年11月初版。长诗共有三十二章,是根据“文化大革命”中的真人真事创作的。金训华出身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他与新中国同年诞生,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受着政治热潮的裹挟,他积极参加了运动,当上了“红卫兵”,北上串联,接受“红司令”毛泽东的检阅。后来,他又同“红卫兵”一起遍访韶山、“雷锋的故乡,王杰的村”,认识到知识青年同工农结合的重要。中学毕业后,他响应号召,到黑龙江省双河地区插队。在此期间,他同贫下中农一起学“毛选”,还帮助五保户、烈属劳动。后来在一次洪水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长诗塑造了一位“红卫兵”“闯将”的典型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长诗借“歌手”、“母亲”、“教师”、“海港老工人”、“驻红代会解放军”等各色人物之口,从不同角度赞颂主人公的事迹,表明政治倾向。由于受到当时极左政治观念和创作理论的制约,这首长诗对主人公的塑造只停留在记录一些表面行动上,人物语言大都是空泛的豪言壮语,人物形象苍白,叙事方式单调,缺少艺术的感染力。从这首长诗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的一个缩影。
上一篇:孙宜君《金色的海螺》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张达张博华《金锁》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