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学军
中篇小说。作者王汶石。最初在《延河》1963年5—10期连载,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9月初版。小说以“大跃进”初期渭北农村大炼钢铁的运动为背景,主要描写几个回乡知识青年在运动中的不同表现,着重表现既炼铁又炼人这一主题,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主人公丁黑凤是个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农村事业的回乡中学生。中学毕业后,她带着一股革命热情回到农村,自告奋勇担任检查员这一得罪人的职务。她敢于批评妈妈,并与二叔、队长丁世昌展开思想交锋。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个带有“憨劲”的姑娘,是一个“惹人呕气而又干劲冲天,既不饶人又一刻也不为她自己打算的孩子”。她不是一般的单纯、天真、直率,而是一种同私有制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旧俗完全决裂的心灵的反映。她积极要求进步,从先进人物和老一辈革命者身上吸取前进的力量。王兴才抢救炉膛的英雄行为,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争取入党的先进事例,小张村老支书的教育,都激励着她、坚定着她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品也写了她幼稚、偏颇的一面,但她在实际斗争和群众运动中自觉地锻炼自己,终于成长为农业生产中的闯将。与丁黑凤对照描写的另一个回乡中学生李月艳,则满脑子自私自利思想,只图个人幸福,追求个人前途。她只想在农村暂时落脚,她的劳动积极性和生活乐趣,纯粹是以和芒芒的爱情热度的高低为转移。然而生活是无情的,虚假的外衣毕竟遮不住腐朽的灵魂,终于暴露出内心的空虚和庸俗。当她要求芒芒同她一块去城市当工人时,遭到芒芒的拒绝。她的希望幻灭了,最后离开农村。同时,黑凤和芒芒由于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他们产生了爱情。用这条爱情线索来探测青年人心灵的美与丑、充实和空虚、纯洁和污浊,说明了只有把青春献给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获得欢乐和幸福。小说很少正面描写轰轰烈烈的场面,而选择较为普通的生活场景来发掘深刻的思想意义,把主观的生活激情熔铸到客观的细致描写中。小说保持了王汶石作品生活气息浓厚,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描述热情流畅有如溪流奔泻,语言风趣幽默富有地方色彩。小说出版后反映热烈,《延河》、《文汇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相继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认为这是一部歌颂社会主义新人的好作品。然而由于对生活的观察比较表面,加之特定的时代气氛,对当时现实矛盾斗争的反映,也有不尽正确之处。
上一篇:柴珮珍《黎明的河边》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韩道方《黑发》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