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是南戏《荆钗记》中的男主人公。这是一个德才俱优的理想人物,而尤其是一个千古传扬的“义夫”形象。
王十明原来是温州城里的一介书生,父亲早逝,赖母亲训育成人。他虽然家境贫寒,却学有渊源,所谓“乐守清贫,恭承严训,十年灯火相亲,胸藏星斗,笔阵扫千军。”同封建社会的众多学子一样,他也走着读书应试、求取功名的道路。全剧一开始,就为他安排了“会讲”、 “堂试”两场戏,十朋小试锋芒,就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贡生钱流行看重十朋的学识,不嫌弃他家的一贫如洗;其女钱玉莲钦佩十朋的才德,甘愿跟他过布裙荆钗的生活。于是,才高学富的寒士王十朋与知书识礼的小姐钱玉莲喜结良缘。在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中,两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半年之后,在岳父的资助下,十朋赴京应试。临别前,恩爱夫妻难舍难分。玉莲担心十朋“贪富别娶”,再三叮咛“成名思故里,切莫学王魁”;十朋则信誓旦旦“守忠信”,表示决不“贪荣忘恩失义,附热趋炎”,鲜明地表现了这位“义夫”的美德。
十朋来到京师,春风得意,独步蟾宫,一举夺得状元,官授饶州佥判。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一场严峻的考验来到面前:万俟丞相要招他为婿,并逼他立刻成婚。于是,在这位新科状元与权势显赫的当朝丞相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角逐:丞相以“富易交、贵易妻”的腐朽格言劝诱十朋,十朋则以古人“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的名言据理力争;丞相恼羞成怒,指责他竟敢“数黑论黄、装模作样”,十朋理直气壮地搬出“三纲五常”的礼教为自己撑腰;丞相盛怒之下,滥施淫威,将他始而拘留京都,继而改判潮阳,十朋绝不屈服,毫无反悔,毅然赴任。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斗争中,十朋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守义”的诺言,而他恪守的“义”就是不忘贫贱之交的恩德,不弃糟糠之妻的深情,不惧权势之徒的打击,不当“弃旧怜新的薄幸郎”。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忠于真诚的爱情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义夫”王十朋的形象感人肺腑,熠熠生辉。
高中状元之后,十朋立即飞书亲人,报告佳音,不料被同乡富豪孙汝权偷换家书,妄增入赘相府、休弃发妻一节。玉莲闻讯,坚持不信,但被后母勒逼改嫁,终以投江殉情。十朋母亲进京投子,告知凶讯,十朋思念玉莲旧日情义,悲痛欲绝,立誓不娶。数年之后,十朋仍前情不淡, 《时祀》一场,他在祭祀玉莲时有一段情深意长的唱词:
[雁儿落]徒捧着泪盈盈一酒卮,空列着香馥馥八珍味,慕音容,不见你,诉衷曲,无回对。俺这里再拜自追思,重相会,是何时?揾不住双垂泪,舒不开两道眉……
这段曲词,情景交融,曲折委婉,哀怨中带着悔恨,等待中徒存失望,将十朋对“亡妻”真挚、深沉的爱抒发得淋漓尽致,凄惋动人。
由于十朋在潮阳政有清绩,升任吉安太守。他铭记岳父的恩情,认为玉莲虽“死”,但“义不可绝”,故迎取岳父母共享荣华, “以全半子终养之情”。及至搭救玉莲的义父钱载和路过吉安,闻知十朋丧偶,热心为其作伐时,十朋断然谢绝: “学生贫寒之际,以荆钗为聘,遂结姻亲,山妻守节而亡,焉肯忘义再娶?”钱载和进而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圣训”劝其续弦,十朋却“宁违圣经”,不忍负情,坚决表示“纵独处鳏居,决不再婚”。这里,十朋对玉莲那种专注、执着的爱情甚至突破了封建伦理的樊篱,此情此义闪耀着纯洁的情爱的光芒。
对于“义”这一抽象的道德规范,历来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从十朋坚守信义的立誓到忠诚守义的实践再到不肯负义的坚贞,说明十朋的“义”,虽然也包括“信义”、 “道义”等内容,但主要表现为对糟糠之妻的深切情义。这种真挚的爱情,抵御了富贵的诱惑,抗住了权势的威逼,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最终通过大团圆得到了实现。因此,十朋这位作者精心塑造的“义夫”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个执着追求、无比忠诚于爱情的理想男子的形象。
《荆钗记》中出现王十朋这样的“义夫”形象,并不是偶然的。早期南戏的传统题材是所谓“婚变”。这种“婚变戏”不外三种类型:一类是出身贫贱的武夫士子,一旦功成名就,即忘恩负义,抛弃贫贱发妻,另娶高门千金,如《王魁负桂英》中的王魁;一类是主角为权势所屈,另娶名门,及至糟糠之妻寻来,得新夫人宽容,最后以“一夫两妻”的形式达成妥协的“团圆”,如《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王十朋则是第三种类型,他富贵不弃糟糠之妻,拒绝与权势高门联姻,终以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达到真正的团圆。显然,作者通过王十朋这一形象,鞭挞了王魁之流的负心之徒,也谴责了蔡伯喈之类的妥协行为,热情歌颂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一“义夫”形象的出现,实际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因为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因而“门当户对”是首要条件, “富贵易妻”也被视为理所当然。而王十朋对婚姻的态度,主要建立在真诚爱情的基础之上,并包含着夫妻平等、互相敬重等进步因素,因此,它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婚姻理想和道德观念。也正是在这点上,十朋这一“义夫”形象,作为负心、妥协者的对立面,在南戏舞台上独树一帜,而为广大人民所津津乐道。
除了用浓笔重彩突出王十朋的“义”之外,作品还将这一形象塑造成“忠、孝、节、义”无不具备的人物。他忠心报国,居官清廉, 《民戴》一出着力刻画了潮阳百姓对他的拥戴;他孝养老母,又奉养岳父母。《晤婿》一出集中表现他迎取岳父母共享荣华的情节;他富贵难淫、威武不屈。《参相》一出尤其突出他的崇高节操。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人物。十朋身上体现的,既不是不论是非曲直的愚忠、愚孝,也不是要求无条件卖命的死节、死义,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权势的敢于抗拒、对父母的尽心孝养等等,实际都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的反映,而与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正相对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十朋可以视为人民群众理想的化身。王十朋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县人,南宋初年中状元,官至龙图阁学士,当时声名颇盛。但他没有这样一段与妻子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虽然后人对此有种种附会,但大都不过捕风捉影。《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不过是作者借用历史名人的姓名虚构的理想人物形象,虽然他的身上仍残存着不少封建思想的局限,如对功名利禄的热衷追求等,但这并不影响这一形象仍是古典戏曲中历来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个正面人物。
上一篇:《王利发》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下一篇:《王夫人》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