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明,是萧军一九三五年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八月的乡村》以“九一八”事变之后,我国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生活作为背景,描写了一支同日寇和反动地主武装展开殊死斗争的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萧明就是第九支队所属的一个游击分队的队长。他是在东北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鼓舞下,带领其他几个弟兄从旧军队的军营里逃跑出来参加游击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萧明原是个学生,他是带着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感情走进革命队伍的。小说以游击队的斗争生活为线索,比较准确、深刻地揭示了这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充满矛盾的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知识分子形象。
萧明在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中称得上是一位英勇的战士。他聪明机智、勇敢善战,也精于指挥;他带领自己的游击分队避免了同强大敌人的正面冲突,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胜利完成了和陈柱司令员领导的九支队在王家堡汇合的任务。一路上,他同游击队员们一样忍饥挨饿、饮风宿雨,受尽了辛苦。因此,同志们背后称赞他: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到达队伍本部后,在袭击敌人的列车,退却到龙爪岗歼灭日军以及攻占汉奸地主王三东家大院等战斗中,萧明都较好地完成了陈柱司令员交给他的战斗任务。
然而,一度被强烈的抗战热情所掩盖着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情感不时骚扰着萧明脆弱的心。一方面,他自己正投身民族解放运动,随时有可能为革命而献身,但另一方面,他却又对战争中战友的牺牲产生过多的伤感和悲叹。面对战友的尸体,他总是“无尽无止地流着泪”。一方面,他要求战士们不忘战友“被割去脑袋的情景”,记住敌人的凶残,而另一方面,他却又不忍手刃汉奸王三东家夫妇,向陈柱司令提出了“枪毙他们必要吗”的疑问。自然,萧明不可能不懂革命会有流血、会有牺牲,也不可能不懂枪毙汉奸地主的必要,但是小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及其温情主义严重地局限了他,使他对这些十分明白的问题产生极端糊涂的看法。
一个人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情感最容易在触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暴露出来。因此,当陈柱司令员要求萧明服从斗争的需要,必须和自己的恋人高丽姑娘安娜暂时分离的时候,他的小资产阶级感情终于大爆发。在这里,他不光糊涂,简直昏愦。萧明竟“脸色惨白”,“像被世界抛弃了那样孤独、悲伤”,甚至“掏出手枪,试验着将枪口抵紧太阳穴”,准备因此而了结自己的一生。诚然,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有时暂时的分离竟是永别,但革命者既然献身革命,又怎能为儿女之情所羁绊,不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斗争,反倒为了自己的恋爱而轻生。当然,萧明最后终于没有拨动手枪的扳机,而且执行司令的命令,留下来保护受伤的同志们。然而,他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却并没有克服。当可靠消息传来,官军和日本兵已向萧明他们的驻地进发,同志们要求萧明赶快保护伤病员转移的时候,萧明故意赌气,以“司令的命令,那是要伤病的同志全好了,才能到东安去集合”为借口,不肯转移。要不是李三弟、小红脸他们果断地决定保护伤病员撤出龙爪岗,那么这些伤病号连同保护他们的游击队员就完全可能被强大的敌人吃掉。萧明的小资产阶级情绪已经发展到危害革命的严重程度。这时,在萧明的面前摆着两条道路:一条是幡然悔悟,在斗争中不断克服小资产阶级情绪,做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另一条是执迷不悟,一任这种情绪恶性膨胀,最终脱离革命,甚至背叛革命,成为革命的敌人。从作家对萧明最后表示服从李三弟他们的决定的描写里,我们已经隐约见到萧明在这两条道路面前选择了前者。相信他一定能在以后的血的斗争中和小资产阶级情绪告别,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塑造萧明形象,刻划他的性格特征时,由于作家不但没有回避他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而且还让他的这种弱点在生死搏斗中加以充分表演,因此,成功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
除萧明形象外,小说同时还塑造了陈柱司令、铁鹰队长等其他主要人物。萧明在激烈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动摇、软弱的性格正是在陈柱、铁鹰坚强性格的衬托下得到了鲜明、深刻的表现。比如,当游击队攻下王家大院,活捉汉奸地主王三东家夫妇后,陈柱司令“并不向他们有所询问”。当即命令萧明,将他们拉出去枪毙。而萧明却提出了枪毙他们是否必要的疑问,但陈柱的回答是十分干脆的: “必要的。没有什么理由再留他们活下去。”并紧接着说: “好,另换一位同志执行吧!”这既是写陈柱,也是写萧明。作家让他们在同一个问题上表示自己各自不同的态度,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心理描写在刻划萧明性格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萧明知道自己将和恋人安娜必须暂时分开的消息,心里顿时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作家正是采用心理刻划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揭示了他此时此刻孤独、悲伤、痛苦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同时,作家还通过人物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比如,萧明和安娜分别前的撕心裂肺的谈话,是萧明真实心理的生动自白,形象地勾划了一个知识分子在革命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矛盾而痛苦的精神状态。
“五四”以来,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不在少数。而且,也往往都比较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弱点,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然而,像萧明这样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作为正面人物歌颂,同时又毫不留情面地展示他的性格弱点的知识分子却并不多见。萧明形象无疑是对“五四”以来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一个突破。作家描写了萧明的英勇战斗以及性格弱点,同时又暗示了他在斗争磨炼中的成长,这就显得格外真实可信。因此,萧明是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不可多得的知识分子形象。
上一篇:《胭脂》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下一篇:《萧长春》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