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飞,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石清虚》一篇的主人公。
邢云飞是顺天人,特别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石头;一旦遇见佳石,会不惜金钱将它们买到手。有一次他到河里捕鱼,待拉起网来时,只觉得沉甸甸的象是被什么重东西挂住了。他索性放下鱼网,下河去捞,捞出水面一看,竟是一块长约一尺、四面玲珑、峰峦叠秀的奇石。这一意外的收获可把他乐坏了,如同获得了珍宝一般。回到家里,他用紫檀木雕了个底座,将奇石供放在案桌上。每到天将下雨的时候,他便坐在一旁,静静地欣赏那石孔中飘出的朵朵云气。
不料有个势豪之人听说了这事,这天带着家仆上门求观奇石。见了奇石,顿生贪心,二话没说,便拿起石头交给家仆,策马扬长而去。邢云飞纵然爱石如命,这时也只能捶胸顿足,毫无办法。可那势豪之人偏也没福享受这奇石之趣。他的家仆扛着石头过河,只在桥上休息了一会儿,便失手将石头掉进了河里。势豪花钱请人来打捞,却怎么也捞不到了。
那奇石也似乎只与邢云飞有缘。等他过河走到落石之处,只见河水清澈,奇石好端端地躺在水中。这使他十分高兴,赶忙解衣入水,将奇石抱出水面。这次他再不敢张扬了,只将石头放在内室里供着。
有一天门外来了位老头,称要看看他的奇石。邢云飞便谎称石头早已丢失了。老头不信,要入室观看,待邢云飞让进老头,却发觉奇石不知什么时候已飞出内室,端坐于厅内的几案上。老头不说别的,只谓石是他的,并指出石有九十二窍,大窍中还有“清虚天石供”五字为证。这可急坏了邢云飞,跪着求老头将奇石割爱与他,老头说: “你既然要,可以留给你。但你自己要减掉三年寿数,才可让这石头与你相始终,不知你愿意不愿意?”邢云飞是个见到奇石便不顾其他的人,这时干脆得只说一个字:“愿!”这样奇石才算名正言顺地归他所有了。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次邢云飞因故外出,恰巧那天夜里小偷光顾了他的房舍,不偷别的,单单偷去了那块奇石,到他回来时发觉,真像死了亲娘一般哀痛。他花钱请人购访,全无踪迹。直到数年之后,他偶游报国寺,在卖石的铺子上发现了日思夜想的宝贝,将贩子告官对证,这才重新得到了奇石。这回他吸取教训,既不放在厅中,也不置于内室,而是用锦绸将宝石裹起来,藏进一只木柜中;到想观赏的时候,先点上一炷香,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搬出来独自品味。
然而灾难似乎还没有完。有位尚书大官人听说邢云飞有一奇石,便出百两金子要买下来。邢云飞哪里肯割舍,道: “便是万两黄金也不给。”这可触怒了尚书,找了个事由便将邢云飞收入狱中,把他的田产也典押了进去。一面又派人去对邢云飞的儿子说,只要交出奇石,就可以放人。邢云飞偏又太爱石头了,宁愿以死殉石,也不愿做这桩买卖。倒是他的妻子儿子受不了,终于献出了那块惹祸的石头,换来了邢云飞的出狱。但邢云飞到家一瞧奇石没了,便大发雷霆,骂妻殴子,屡屡想以自杀了事。直到有一天晚上石清虚托梦告诉他明年八月二十日可到海岱门用两贯钱赎回宝石,他才又高兴了起来。等到明年,那个夺取宝石的尚书因罪削职,不久便一命呜呼。邢云飞按着石清虚的指点来到海岱门,果真只用两贯钱便从尚书家人手中买回了他心爱的奇石。他守着奇石走完了他八十九年的人生之旅,而奇石也最终成了他最好的殉葬品。
蒲松龄笔下的这位邢云飞无疑是一个痴情之人,只不过他所钟情的不是某位佳丽千金,而是一块“四面玲珑、峰峦叠秀”的奇石。邢云飞因得了这块宝石后所经历遭遇的是那样曲折离奇,有时真使读者有天不遂人愿之慨,但他最终与石相伴入墓的结局毕竟令人感到欣慰。作者在小说结束后的评语中对石之有情大加称颂,并引古语“士为知己者死”作导引,推出“石犹如此,何况于人”的结论。然而从作者塑造的邢云飞这一形象而言,他不畏强暴、宁死殉石之节,不正好从人的角度肯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论吗?
但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塑造的邢云飞这一形象最成功的地方其实还不在于那是一位“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而是在于写活了他的“痴”与“癖”。无论是他初获奇石时“喜极,如获异珍”的心情,再获奇石时“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的行为,还是他每失奇石便“顿足悲愤”、“悼丧欲死”、 “屡欲自经”等等,都生动地刻划了这种“痴”与“癖”。石清虚第一次来到他家中,向他要还奇石的情形,简直是一幕活生生的喜剧:“……叟笑曰: ‘谁家物,而凭君作主耶!’拱手而出。邢送至门外;既还,已失石所在。邢急追叟,则叟缓步未还。奔牵其袂而哀之。叟曰: ‘奇哉!径尺之石,岂可以手握袂而藏者耶?’邢知其神,强曳之归,长跽请之。叟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读来真让人忍俊不禁。这位钟情于石到了“痴”的程度的邢云飞在人们的脑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辛十四娘》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下一篇:《闻俊卿》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