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是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警世通言》第十六卷《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一书中的男主人公。
张胜年纪三十多岁,生性忠厚本分。他自小便随其父生活在张员外家,长大成人后又在员外家帮忙干活十多年,由于举家衣食皆靠员外赐与,因此他对员外家也格外尽心竭力、勤谨卖力。小夫人因不满意于与张员外的婚姻,自从第一次见过张主管后,便对他一见倾心,在分发给他赏钱的时候就对他异常开恩,给张胜的是十文金钱,给另一位主管李庆的却是十文银钱。当晚,张胜在店铺当值时,小夫人又唤人给他送来五十两大银和一包衣服。张胜乃忠厚谨严之人,无故得了这许多东西,没有欣喜,心中反觉不踏实,第二天回家便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感觉此事蹊跷不妥,唯恐张胜惹是招非,便叮嘱他装病不再去员外家干活。张胜自己也没更好的主意,且又极孝顺母亲,一切便依从其母的安排,采取回避的办法,从此一再推病闭门不出。然而坐吃山空,一个多月后张胜便手头拮据,花销几乎要断绝了。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又准备继承父业,干些胭脂绒线的买卖。在这一连串发生的事中,张胜皆是被动而为,并未显现出自己的主见与心向。
时值元宵佳节,张胜征得母亲的同意,与相识朋友王二哥作伴去赏灯游玩。不料路上走丢了王二哥,张胜独自一人鬼使神差地又走到张员外的门前。他不看便罢,一看门上手榜,便“唬得目睁口呆,罔知所措”,原来张员外家已因罪被官府抄封。张胜未及读完手榜,便被一人大喝吓跑。急急奔走间又被一人呼唤请到一家酒店,原以为是王二哥在等他喝酒,进去后才知是小夫人在恭候他。此刻的小夫人衣装不整,头发蓬松,她向张胜讲述了员外因烧煅假银事犯被抓,家产全被查封以及自己无家可归之事,央求张胜看在往日情分收留自己。张胜过去之所以不再去员外家干活就是怕与小夫人接触多惹祸,今日又撞在一块,因此他一口拒绝,提出了两条不能这样做的理由:一是家中母亲严谨,二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避嫌。俗话说“言为心声”,这两条理由皆是符合当时的封建礼教、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出张胜一定的担忧与考虑,但却体现不出张胜自己的真实态度。可以说,强大的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和礼教如同重重壁障,把张胜的全部心性情感都禁锢在内,轻易是不会流露出来的。
幸而小夫人既知情达理,又善解人意,她知道张胜不光有避嫌的考虑,内心深处免不了还会有实际生活问题的担忧,她便取出一串数珠,告诉张胜这件宝物可做盘费,并不需要张胜负担自己的生活。张胜眼见那珠“颗颗大如鸡豆子,明光灿烂”禁不住喝采赞美,他口气转活,态度发生了变化,同意回家请示自己的母亲并最终把小夫人接至自己的家中安歇。此处张胜心态的转变,真实而又细微。它并不是因为先前自己提出的那两条理由被解除打消而发生改变的,而是由于有了生活盘缠、物质依赖,这对于张胜这样经济并不殷实的人家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宝珠也才有了赖以生活的本钱和接纳小夫人的依据。从此便可看出,张胜先前的推辞,既有碍于“理”的考虑,也有更深层的经济负担的思谋,不过这第二层考虑是不便对人启齿的。可见张胜亦非一味忠厚之人,他毕竟是做生意的出身,头脑仍是活泛的,应对事情的能力并不差。
自从小夫人住进张胜家后,她时常来纠缠张胜,这对张胜是一个最严峻的考验,他毕竟已年过三十尚未婚娶,面对的又是一位年轻美貌唾手可得的女子。怎奈张胜“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此处是小说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因为作者之所以要描写张胜这样的平民小人物,最终目的就是要写出张胜这种超凡的心态与行为。但小说在此却戛然而止,可谓惜墨如金,只用上述寥寥数语来表达,并不再作任何具体细致的渲染描绘,它反而收到了一字千金、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功效。
如此一直到清明节张胜外出游玩,碰上蓬头垢面,脸上被刺了金印的主人张员外,询问起缘由,才知王招宣府自遗失了一串西珠数珠,便四处寻找,最后把张员外抓去毒棍拷问,拘禁入监,小夫人因偷盗事发自缢身亡,此事才暂停追寻的前后经过。张胜此后才弄清了这个一直在自己家居住,屡次来纠缠自己的原来是小夫人不散的阴魂。他把自己的奇异经历全部一一告诉了员外,并把数珠取出交纳,协助员外澄清是非重振家业。
全篇着力塑造了忠厚志诚的张胜这一艺术形象,作者显然是想借歌颂立心志诚,见色不乱,以致全身远害“超然无累”, “鬼祸人非两不侵”的张胜来给世人树立一种效仿的楷模。他希望“世人勿但以故事阅传奇,直把作一具青铜,朝夕照自家面孔可矣” (冯梦龙: 《酒家佣》传奇序中语)。然而由于张胜其人先只是被动地躲避小夫人的真诚追求,后来面对小夫人阴魂的纠缠引诱,仍只是恪守名分,以主母之礼相待,坚决不沾,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都出自社会礼仪的浸染。他过于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以至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某种愚忠愚义愚信的气息,故这一人物形象虽让人感觉他的言行确实不易,有类古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之风,但却很难让人感觉喜爱,更不可能引起今天读者的敬佩和赞美。张胜毕竟太缺少自己真性情的流露了,我们从他的所有言行中看不到其内心的波澜起伏,看不见他灵与肉、理与情、欲望与理智的矛盾冲突与激烈拼搏。他的整个心性、情感和言行都被强大的牢不可破的封建道德规范所扭曲、压抑和异化,传统的礼仪已深入他的骨髓、血液,最终使他自觉地泯灭和消解了内心的种种欲念,不知不觉地掩埋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表现出无欲无求、律己克己、心安理得,处处服膺与遵从名分礼节。因此这个人物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并不具有多少动人的风采和审美的价值,他反倒具有较大的超过作者那些直截了当地站出来说教,来劝诫警世的教育意义和认识价值。从张胜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的伦理价值取向和统治思想是如何深深地浸透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身心,以至于主宰了张胜这样下层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内化为他心甘情愿自觉追求的一种生存价值。因此,张胜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价值远远大于他的审美价值。
上一篇:《张继华》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下一篇:《张飞》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