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刘晨、阮肇二人同去天台山采药,在路迷食尽之时得遇两位仙女,并且留他二人成了亲。过了一段时间,刘阮二人急切求归,返家后只见物事全非,始知已逾数世。及重返天台再寻二仙女,不得;后二人亦失所在。
这就是最早见于东晋人葛洪所撰的《神仙传》中刘阮天台遇仙女的故事。这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深受人们的注意和喜爱。或收录在著述中,或写成小说,或写成诗歌、或写成戏剧,人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苦乐,都寄寓其中,谱成了人类社会爱情生活的一支支奏鸣曲,汇成了美丽动人的乐章。人们从这一系列的爱情之歌中,受到些感染、引起些思索。
一、令人神驰的故事
继葛洪的《神仙传》之后,南朝刘义庆所撰的《幽冥录》、宋代李昉等撰的《太平广记》,宋代皇都风月主人编的《绿窗新话》和宋代罗烨编的《醉翁谈录》等,都收有这个故事,文字大有差异,但基本情节还是较为一致的。这些刘阮故事,都属于笔记小说。笔记小说还只是小说的雏形,但也不乏写得情节完整、形象生动的好作品。下面,我们就读一读较有代表性的、出于《幽冥录》的《刘晨阮肇》吧: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流出,甚新鲜,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相谓曰:“此必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边。
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问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名,如似有旧,乃相见欣喜。问:“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其家筒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三五桃,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耶?”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
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见江西人民出版社版《历代笔记小说选》)
其他笔记小说集中的这个故事,如《太平广记》中的《天台二女》、《绿窗新话》中的《刘阮遇天台女仙》等,都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从这个故事见录于著述的时间看,刘义庆这篇小说所写的“汉明帝永平五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大致应是产生于东汉初期的动乱社会,或者是作者有意对当时社会有所折射,所以才写得如此确凿。
动乱的社会,对任何时代的人民大众都只能是灾难祸患。古往今来,少数权力欲、统治欲极强的人,为了一已之私而愚弄、利用人民群众为之拚命、流血,最后则在人民的尸骨上建宫立殿,用人民的血泪当酒作肴,人民大众永远都是最可怜的。安定的生活,幸福的爱情,只能是他们的理想与梦幻。刘晨阮肇既系东汉初期的人,说他们身处乱世是有根据的了。他们进山采药,即使不是隐士的遁迹山林,也绝不会是忙于社会事务的在朝者所能有的行为。采药者,不为长生不老,也为疗疾医病。他们二人竟遭了不幸:迷路绝粮,饥馁殆死。得遇仙女,不但绝处逢生,而且得结良缘,可谓从地狱边上登至了天堂。读者也为他们的美满结合而高兴,甚至有些艳羡。然而,幸福并不长久,刘阮的“求归甚苦”,仙女的送行,竟聚而复散,得而复失。又可叹二人“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结果是“忽复去,不知何所”,这个结局较之《绿窗新话》和《醉翁谈录》的刘阮欲再返仙女处而“寻山路不获”的悲剧结局是含蓄一些,甚至也可以说有又入仙山的暗示,但终究还是令人茫然的,“不知何所”,总不会是可喜可贺的!看来,笔记小说中的刘阮故事,基本都是先喜后悲的。
这篇小说,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也间接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为什么其结局又给人以怅惘和遗憾呢?不能不承认读了这篇小说或产生读罢陶潜《桃花源记》的近似心情与滋味。大概“尘缘难了”就是悲剧的根源吧!如果刘阮终不以人世为念、不苦苦求归,当然不会演成悲剧了。悲是悲些、但却又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它符合生活的实际。首先,在充满剥削压迫、征战杀伐的悲惨世界上,幸福只能是短暂的,或是如梦如幻的;世外桃园,更属无有。再者,真正能彻底、干净地脱尘出世者,几乎是古今未见。不是吗,当现实实在难以使人保持隐忍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许多人,都可能发出一些呼喊,甚至采取一些行动;然而,当权者只要稍加作姿弄态,哪怕是在狰狞面目上涂一点粉,就会使许许多多的人又抱有了希望和幻想,于是又舍不得与世决绝了。刘阮二人,既不是隐者,又不是权臣,只能算作得意于偶然的幸运儿了。易得则易失,更何况他们又不具仙风道骨,也只有落个茫无所之的下场了。
做为天台二仙女,倒是应该肯定的中心人物。一些小说,题目就突出二女,可见二女地位之崇了。事实也是如此。这篇小说中,似乎一切都是由二女安排的。刘阮之迷路迷得奇,遇女遇得巧;见面直呼姓氏,当夜即成眷属……,这一切都是典型的神意、是二仙女旨意。她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儿!
她们是女性美、人性美、爱情美的结晶。她们爱得勇敢、爱得深挚、爱得细微、爱得久远,她们是爱的典范!
她们是爱情的勇敢追求者。本来,爱别人和被人爱是天赋的权利。然而,多少人囿于戒律清规,屈于强权淫威而把爱的向往和追求埋葬,这样的人活得委屈、死得冤枉!而天台二女却不然:什么天条上限,其力于我何有哉!她们来到人世,我自行素!一见刘阮,她们热情相迎,亲昵戏问,竟怨其来之晚!这火烫炙手的情焰,是那么的真、那么的切!盛情邀还又体贴入微款待,二女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真是关心备至。于是尽其所有,食以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等美食佳肴。刘阮甘美于口腹,更甘美于心田,所得所获皆是二女拳拳两颗心、殷殷一片情!至暮,二女“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竟以身相许!其实,这情之所至的真率行动,倒颇具男子气魄!与其说“相许”,还不如说是“占有”!
然而,如果只知索取占有,二女也就不可爱了。刘阮“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耶?”这通情达理的挽留,不是私心重重而是情爱绵绵;刘、阮又“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宁肯牺牲幸福也不愿情郎获罪,可见爱之深沉、爱之神圣。于是“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爱得真爱得深,才会为爱做出牺牲。
天台二女的爱情幸福,在小说中的为时是短暂的。刘、阮也许返山而觅仙踪,但有无如前番的幸福相会,不得而知了。这迷茫的结局令人怅惘、但也更令人深思,这就是小说结尾的巧妙之处吧!
二、大可吟味的诗歌
刘晨阮肇故事本身就极富诗意,诗人们把它作为题材吟咏是极正常的了。历来写刘阮的诗很多,唐诗人曹唐的一组游仙诗倒独具特色,而且明代王子一的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竟直引其诗,为观全貌,特录曹诗以飨读者:
刘晨阮肇游天台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刘阮洞中遇仙子
天和树色霭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前日月长。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
仙子送刘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台,仙境那能却再来?云液既归须强饮,玉书无事莫频开。花当洞口应长在,水到人间定不回。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山明月照苍苔。
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晓露风灯零落尽,此出无处访刘郎。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
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笙歌寂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见《全唐诗》)
李白等诗人的游仙诗,往往全出于想象,或是想象所占比重极大。曹唐的这组游仙诗当然不乏想象,但却是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的想象。这组诗,不是叙事诗,而是咏事诗,是对故事情节的关键部分作感情的抒发,是典型的咏叹调。当然,曹唐的游仙诗也同别的人写游仙诗一样,主要还是借以抒写自己的情怀心志,这里不是研究曹唐,而是借其诗助我们进一步挖掘天台二女或刘阮遇仙女的丰富内容,所以,就只能侧重于刘阮与仙女了。
第一首写世外桃源。山、树、云、草等之静与鸡鸣犬吠之动活画出令人目睹之而心慕之更身欲赴之的佳境,不管是有意问津的隐者,还是不期而遇的过客,都会产生惊喜与深爱之情。这首诗只起与丑恶作对比而引人入胜的作用,是刘阮遇仙故事的典型环境。
第二首,写与仙女之会,但却写得极为高雅深蕴。前三联着意于以景物烘托人物,尾联写对人仙之会的关切祝愿和欣悦。于世尘中忽逢世外桃源,桃源中又有仙女可遇,这实在是动乱时代人们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首是许多作品中唯一集中笔力刻画仙子内心世界的杰作。首联写尽依依难舍之情和永难重逢之苦,颔联尽抒体贴之意和眷恋之情,颈联表达旦旦信誓和惴惴不安,尾联倾诉月圆人缺的无限惆怅。难得曹唐有如此真极、善极、美极的想象,诗人真是体贴入微,也许就是当事之人。否则,真难以写出这令人陶醉的钟情之美,这令人泪下的送别之歌。尾联看似言浅而实意深,看似送郎去,实是望郎回,其情何痴!
第四首是写多情仙子令人歌泣的长相思。可怜的仙子!无心琴瑟无心舞,有的只是一腔难为人知的哀怨。难耐这春宵寂寂,难寻那路径茫茫;草儿空自碧,花儿空自香。人儿如同晓露风灯之零落,青春虚度、愁苦终生,此生实在无处再访刘郎。
第五首,写刘阮自饮自酿之苦酒,更寄寓对仙女的怀思与同情。刘阮有凡人的通病:易得之者不知珍惜,失却之后才知可贵,但只能吃“后悔药”了。不复见仙子,则所见一切都黯然失色了。而且,物是人非,那苦楚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刘阮也是悲剧人物,但他们也是悲剧的制造者。从曹唐这五首诗来看,刘阮与仙女之分之别,还是同笔记小说一致的:既无外界干涉又无仙女心变,仍属刘阮自酿苦酒。
曹唐的诗,既歌唱了刘阮天台遇仙的美丽神奇故事,更歌唱了知情知爱的天台仙女,对超凡出世的桃源生活深表艳羡与神往。但诗人是深知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是可望可想而不可及的。所以,那诗中仙子、凡人的失落怅惘,也正是诗人内心感慨叹惋的流露,似乎也不乏对世人的醒警!
世外桃源是美的,桃源仙子是美的,桃源生活是美的,但这一些又都是空幻的!这就是笔记小说和一些咏天台二仙诗所要告诉世人的。表现了人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幸福爱情的渴望,但更流露了好梦难成的哀愁深怨,这就是这些作品的主旨。
三、值得一赏的杂剧
到了杂剧作家笔下,刘阮故事不但情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结局也都一反笔记小说之悲而为喜。以刘阮故事为题材写成的杂剧,元代马致远有《晋刘阮误入桃源》,已佚。明代有王子一的《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见《元曲选》)。王子一的这个剧,让刘阮再返天台,不但又寻到了二位仙女、“神仙眷依然匹配”,而且“三年后行满成功,赴蓬莱同还仙位”。身在痛苦灾难中的人,总是憧憬幸福;身受捧打鸳鸯离分苦的人,总是希望用大团圆来求得安慰。“大团圆”的结局,是中国许多文艺作品愿意采用的,广大人民群众更是十分喜爱这种处理方式。王子一就是用喜剧结局来使广大人民群众称心如意的。
还有一点,王子一题其杂剧正名名《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看全剧,“误”应释为“受惑”、“被诱引”,“误”的落实,就在于作者安排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人物——上界太白金星,而且全剧都是由太白金星所“导演”。这样一来,刘阮的一切遭际,都是太白金星这位神仙的意旨了。虽然故事的结局还是能使广大读者基本满意的,但全剧却完全笼罩在神云仙气之中,因而令人羡慕之处不足而缥缈无稽之嫌有馀。
全剧一如其他元杂剧的结构,分为四折,基本上是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此剧在第二与第三折之间加了个“楔子”。
第一折写的是,天台县人刘晨、阮肇“见奸佞当朝,天下将乱,以此潜形林壑之间,无志功名之会”,在天台山下盖了一所茅庵,修行办道。时当春暮,二人上天台山去采种药苗。奉上帝敕命遣临下界纠察人间善恶的太白金星,知道天台山桃源洞的二仙子是紫霄玉女,因凡心偶动而被降谪尘寰;又见刘、阮二人“素有仙风道骨”,便“将白云一道,迷其归路”,自己再化作樵子,指引刘、阮二人“到那桃源洞去,与二仙子相见,成其良缘”。
第二折写,紫霄玉女得到太白金星所派青衣童子之报,知道刘、阮与其有“五百年仙契”、“今来采药,必当相会”,于是亲自迎接刘阮入至洞中,并以宴饮歌舞盛情款待。有金童玉女奉王母仙旨献仙桃,“兼贺得婿之喜”,于是紫霄玉女便与刘、阮成了姻眷。
“楔子”交待,时过一年,刘、阮二人“尘缘未断,又早思归”,二仙女“亲到十里长亭,一杯饯别,”两相依依。
第三折,写刘,阮寻旧路回家,发现“一路上全不似旧时光景”,去时栽下的两株松树, “只有一年光景”,已经高耸云天;而自己的后世子孙已不能相认,始知已过百余年,“不便归家”,二人又重返天台访桃源。
第四折,写太白金星在刘、阮“不知桃源洞却在何处”时,显示真像,指引刘、阮二人复入仙洞与紫霄玉女重逢,“再成就凤友鸾交”;太白金星则嘱咐他(她)们“三年后行满成功,赴蓬莱同还仙位”。
小说、诗歌中的刘、阮故事情节的基调还应该说是现实的,虽有仙女之遇、仙女之就,但刘、阮的来去、得失、悲欢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王子一这出戏,却完全是神的意旨、神的安排了。在神的主宰下,给了刘、阮以幸福的爱情,但最终还必须“同还仙位”,这就又给读者凭添了一丝儿苦涩。更何况,对神仙作用的过分强化,只能让人感到:离了神资仙助,凡夫俗子是不会得到一切幸福的;而且,只有同还仙位才能得到永久的幸福。这样,就十分缥缈难求了。要人们彻底了断“尘缘”、退尽“凡心”,寄一切希望于神于仙,求得什么“正果”的本身,就是对人民大众的愚蒙和欺骗。试想,黎民百姓都去寻神求仙,结果不但不会有什么桃源可入、仙女可遇,而且“乱世”也自会永远存在下去,统治者也自会永远“稳定”的统治下去了。
此剧是演出了一个颇堪艳羡的爱情故事,但稍加思索便会发现这都是虚无缥缈的。若说“误”,此剧倒真的在误人、甚至骗人了。
不过,在艺术表现手段与成就方面,却是远远高出小说的。紫霄玉女招待宴饮刘阮时,作者作了极为形象的渲染。听到刘、阮将至的消息,玉女是首先分付安排酒果,然后才亲自出迎的, “将酒礼乐器出去迎接”、“让到舍下”、“注金波碧筒,烧银烛纱笼,笙歌引至画堂中”,且言“草草杯盘,不足以待贤者,惶恐惶恐”,唯恐不称人心意!不敢爱或无真爱,何来此情!宴饮中则是:“出红妆主人情重,玳筵开,炮凤烹龙。受用些细腰舞、皓齿歌、琉璃钟、琥珀醲,抵多少文字一觞一咏!列两下,进仙桃玉女金童。不觉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是盛宴,更是盛情!第二折的两支曲子,更唱尽了遇合的蜜意柔情:
〔二煞〕一杯未尽笙歌送,两意初谐语话同。效文君私奔相如,比巫娥愿从宋玉,似莺莺暗约张生,学孟光自许梁鸿。他年不骑鹤,何日可登鳌,今夜恰乘龙。说甚的只鸾单凤,天与配雌雄![随煞尾]……月满兰房夜未扃,人在朱帘第几重?结煞同心心已同,绾就合欢欢正浓。焚尽金炉宝篆空,烧罢银台烛影红。身在天台花树丛,梦入阳台云雨踪。准备着凤枕鸳衾玉人共,成就了年少风流志诚种!
写玉女送行时用“心去意难留”道尽了难以挽回的离别情势和难以言状的离别苦痛,巧用曹唐《仙子送刘阮出洞》诗,抒尽了玉女的一片痴情。
王子一剧中的紫霄玉女的形象,只是小说中天台二女的发展,丰满;而刘晨阮肇则十分明朗了:是对现实持否定态度,且有寻求新生活行动的隐士、贤者:
〔混江龙〕山间林下,伴药炉经卷老生涯。眼不见车尘马足,梦不到蚁阵蜂衙,闲来时静扫白云寻瑞草,闷来时自锄明月种梅花。不想去上书北阙,不想去待漏东华。似这鹍鹏掩翅,都只为狼虎磨牙。怕的是斩身钢剑,愁的是碎脑金瓜。怎学他屈原湘水,怎学他贾谊长沙!情愿做归湖范蠡,情愿做噀酒栾巴。携闲客登山采药,唤村童汲水烹茶。惊战讨、骇征伐、逃尘冗、避纷华、弃富贵、就贫乏。学圣贤洗涤了是非心,共渔樵讲论会兴亡话。羡杀那知祸福塞翁失马,堪笑他问公私晋惠闻蛙!
〔寄生草〕我情愿弃轩冕离人世,傍泉石度岁华。一任他英雄并起图王霸,烟尘并起兴戈甲,异端并起伤风化。我和你韬光晦迹老山中,煞强如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现实的重重黑暗使他们无法、也不敢正视,所以才韬光晦迹的。隐者,似乎不该是为人必须效法的人物,但起码还是应该得到理解的,他们不能救世,也不害世,终究还是不坏的。王子一笔下的刘、阮,也是尘缘难断,但最后终于彻底绝断了,当然那是神的力量,也是神的愿望,更是统治者的希望。
王子一剧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就还是可观的。曹唐诗的引用浑如己出,加增了艺术感染力。一些曲词,写得颇用功夫,收到了形神兼佳的艺术效果。第二折的〔叨叨令〕道:“记不的轩辕一枕华胥梦,学不的淳于一枕南柯梦,盼不的文王一枕飞熊梦,成不的庄周一枕蝴蝶梦。倒大来福分也么哥,倒大来福分也么哥,恰做了襄王一枕高唐梦!”巧妙排出四个梦,表达了处世态度与遭际,最后一梦竟带来狂喜,其情可谓跃然纸上,几乎可见其手舞之、足蹈之了!
四、不能容忍的作践
明清时代,以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有杨之炯的《天台奇遇》(见《古本戏曲丛刊初集》)、袁于令的《长生乐》(《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提及,剧本难见)和清人张匀的《长生乐》(见《古本戏曲丛刊三集》)。
张匀的《长生乐》是典型的富贵神仙剧。只是剧中的神仙由王子一剧的上界太白金星变成了麻姑。据葛洪《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王方平之妹。东汉桓帝时,修道于牟州东南之姑余山。方平过蔡经家时,遣人与麻姑相闻,有顷而至。蔡经举家见之,只见她指似鸟爪,顶中有髻,衣有文章而非锦绣。麻姑说她曾看见东海已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了。方平笑说,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蔡经的母亲妻子看见麻姑把米扔到地上,都变成了珍珠。宴毕,麻姑升天而去。张匀剧的另一不同是刘晨阮肇不是隐士贤者,而是状元。还有一点是二仙女是麻姑之女,名为瑞鹤仙和嘉庆子。
故事情节是这样:刘晨和阮肇都是成皋人,二人同赴科举。阮肇考虑到如果两个人同时参加考试,势必有一个要屈于第二名,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卷子毁掉而不上交,结果刘晨取得了殿试的第一名,当了状元。朝廷以肇名不与,特赐状元。当时刘晨娶妻刚满一个月,而肇尚未婚,于是俱给假回家。在重阳佳节那天,刘晨阮肇一同去成皋山上登高,麻姑幻化引二人入天台石桥,让二人同仙女瑞鹤仙、嘉庆子为配,且仅隔一壁而彼此俱不相闻。他(她)们弹琴弈棋,赋诗饮酒,备享逍遥之乐。留住六日,送还其家。当初,刘晨阮肇久未还朝,朝廷派内侍去寻访,不得踪迹。帝元正庆诞,麻姑特降殿檐,飞示一诗云:“眉寿曾从德上培,欣逢此日奉春罍。君王自有长生乐,姑待刘晨阮肇回。”于是帝知刘、阮必当遇仙而回也。等到麻姑送刘晨阮肇回来时,又授其长生不老之金丹,让他们献给皇帝。刘晨阮肇在天台刚刚住了六日,而世上已经过了六十年之久。刘晨的妻子已是白发苍苍了。刘晨的儿子馀荫已中状元,官居宰相,见刘晨年轻而回家,互相都不认识。细述麻姑仙女事,才共惊喜不已。刘晨同阮肇一道把长生不老金丹献给了皇帝,皇帝服用后,须发又都变黑了,而且精神更加强健,这才相信麻姑的长生乐一诗果然在此时得到了验证。于是封刘晨、阮肇为天台公。刘晨子馀荫因为父亲外出而未娶妻,皇帝为他赐宰相寿时朋之女为婿。真是富贵神仙,一门并萃,阮肇却不接受勋爵,又进山访仙去了。
显然,到了张匀手里的刘晨阮肇故事,已经完全没有了宣扬追求幸福生活、追求幸福爱情的内容了,较王子一也更为明确地宣传神意天命,宣扬“培德”,当然是封建的伦理道德了。麻姑所示之诗首句就点明了主题:眉寿曾从德上培。培德的目的就是富贵神仙。剧中的刘晨、阮肇、皇帝、馀荫等都是注意培德的,结果不但是富贵神仙一门并萃,而是举国并萃了。垂老的皇帝不也须发尽黑、精神愈加强健了吗?
原本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敢于冒犯天条追求美满爱情生活的两位仙女,原本是爱情的主动追求者,在这里却变成了对有德者的奖励品!原本是有些个个性解放意识,对现实并不满意或留恋的刘晨阮肇,竟变成了统治者的信臣和驯服工具。好端端的一个充满新鲜气息的爱情故事,竟变成了散发腐败气味的封建道德经!不能不说张匀是在玷污着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
看来,任何一个好的题材,一但被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给当成了维护统治的工具,就绝不会再放射出什么奇光异彩了,不会有什么生动的艺术形象,只能有枯燥的说教了。麻姑那四句所谓的诗,哪有一点诗的味道!简直是巫师的谶语!
刘晨阮肇所入的天台山,确是实实在在的,它就在浙江省的天台县;天台山刘阮遇仙女的故事却是虚无缥缈的。然而这故事之所以能传播于古今,尤其是它仅仅做为一个故事而流传,恐怕就在于它寄寓了人们的一股情思、幻化着人们的一些美梦。人们讲述它、抄录它、编撰演绎它,只缘它蕴含着人类最为需求的美好情愫的一个部分。
通过这极为粗劣的系列追溯,不由不生愧对祖先之情:这么美丽这么神异又这么令人艳羡赞叹不已的故事,两千来年了,不但没有以其为题材而创作出来深受人民喜爱、经得起时空变化考验的文艺作品来,而且其自身却随着岁月的加长而越加变得面目全非,明珠投暗,真叫人说来有愧,思来痛心!但愿能有看见刘阮入天台故事重展神辉大放光华的一天,让有意有志者共勉、共祝!
上一篇:《冤冤相报恶姻缘》爱情文学赏析
下一篇:《千载争传一枝花》爱情文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