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
“枚”是会意字。甲骨文像手执工具扑打树木。金文左边为树木,右边表示手执一把大砍刀向树干砍去。小篆右边变为“攴”,但意义不变。隶变后楷书写作“枚”。
《说文·木部》:“枚,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诗》曰:‘施于条枚。’”(枚,树干,可以用作手杖。由木、攴会意。《诗经》说:“蜿蜒在树枝和树干上。”)
“枚”的本义是砍树干。后来才引申为树干。如《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大意是,沿着汝水的堤岸,砍伐那楸树枝干。
古人常用树条作马鞭子,因此,“枚”又引申为马鞭子。如《左传·襄公十八年》:“以枚数阖。”意思就是用马鞭子指点着数门扇。
树干为木,所以又引申为木片。古代行军时,战士口中经常会横衔一个小木片,为的是不让士兵发出声音,所以描写行军有“衔枚疾走”的说法。
现在“枚”还可作量词。
上一篇:《来》字义,《来》字的字形演变,小篆隶书楷书写法《来》
下一篇:《正》字义,《正》字的字形演变,小篆隶书楷书写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