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智慧
三国末期,曹操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当上了汉朝的宰相但。曹丕并不因此满足,没多久曹丕就废除了汉朝最后一个皇帝,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国。第二年,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也登基称帝,建立了蜀国,和曹丕相对抗,历史上称之为汉昭烈帝。刘备当了皇帝之后,就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全面负责朝廷的一切大小事务。
在刘备登基做了皇帝两年后,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相继被东吴所杀,刘备十分生气,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执意发兵攻打东吴,替自己的结拜兄弟报仇。结果兵败,刘备退守到白帝城之后,因抑郁生疾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将诸葛亮从成都招来,郑重地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希望在自己死后,诸葛亮能继续辅佐刘禅。同时,他也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禅,必须要听诸葛亮的话,对待诸葛亮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爸爸一样,否则,诸葛亮就可以将刘禅废除掉,另外立一个皇帝。
刘备去世之后,刘禅继位当了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后主。他把朝廷中的大小事务全部都交给了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成为蜀国的实际主宰者。而诸葛亮本身在蜀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很崇高,以至于后来人们在给刘备建汉昭烈祠的时候,也将诸葛亮的塑像立在了里面。而人们提起时,并不说是汉昭烈祠,而是用诸葛亮的封号“武侯”称之。
诸葛亮虽然在朝廷上大权在握,却从来不会因此而骄傲自大,反而更加谨慎谦虚。他非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提得好又切实可行的意见,他都会采纳。
在所有部下中,初诸葛亮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名叫董和。董和刚开始并不是诸葛亮的部下,但他的性格非常的直爽,心里藏不住话,有什么就会说什么,办起事情来也很有责任心,而且也是一个很有能力和才干的人。
在处理公事的时候,董和总是以国事为重,从来不会因为自己以前不是蜀国的臣民而担心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也不会顾忌自己的这些身份会不会被人猜疑。只要是为了公事,就算对方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也会毫不隐藏地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一说出来,有时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还会和诸葛亮进行激烈的辩论。诸葛亮不但没有因此而怪罪董和,反而赞扬他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一个耿直而又有责任心的好部下。
在诸葛亮的府中有一位专门负责处理文书事务的官员叫杨颙。他常常看见诸葛亮为了处理政事日夜不休。无论事务大小都是自己亲自处理,他认为这样并不太好,就向诸葛亮建议,将一些可以由别人来做的小事交给手下的那些大臣们去处理,而诸葛亮应该着重抓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那些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扬颙的关心及建议非常的感谢,但他总是认为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太重了,不得不小心地应付所有的事务,生怕出现差错,所以不得不自己亲自来处理这些事务。后来杨颙病逝了,诸葛亮为此非常难过,痛哭了好几天,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伙伴。
后来,诸葛亮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提出:“丞相府让大家都来参与政事,讨论国事,就是为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种有益国家发展的建议,这样才能够让我们蜀国越来越强大。”
上一篇:《坐牢查案》
下一篇:《夸父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