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黄宗羲·原君》原文、赏析、鉴赏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2〕,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3〕;此其人之勤劳〔4〕,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5〕。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6〕,许由、务光是也〔7〕;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8〕。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9〕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10〕。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11〕。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12〕。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13〕,曾不惨然〔14〕,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15〕。”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16〕,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17〕?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18〕,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19〕。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0〕,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21〕,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22〕,曾不异夫腐鼠〔23〕。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24〕!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25〕,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26〕,至废孟子而不立〔27〕,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28〕。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 摄缄縢,固扃鐍,〔29〕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30〕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31〕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32〕!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33〕,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34〕,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35〕。 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1〕本文是17世纪批判封建君主制度的一篇著名政论文章。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十七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早年曾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他与其弟宗炎在故乡组织武装力量抗清。 明亡后,隐居著书,屡拒清廷的征聘。他的《明夷待访录》是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另外,他还著有《南雷文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其诗文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笔锋锐利,长于说理。 本文选自《明夷待访录》第一篇。
〔2〕莫或:没有人。 或,代词,指有人。
〔3〕释:解除。
〔4〕此其人:这样做的那个人。 此,指兴公利、释公害之事。
〔5〕居:处,意即处于那个地位。
〔6〕量(liang):考虑,估量。人:这里指就君位。
〔7〕许由、务光:传说中的上古隐士。《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云:“汤又让务光”,务光“乃负石自沉于庐水”。
〔8〕夫:句中语气助词。
〔9〕“汉高帝”二句:《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巵,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孰与仲多,和老二比,哪一个多?
〔10〕溢之于辞:指“逐利之情”充分流露于言辞之中。
〔11〕为天下也:为了天下。这句表示为公。
〔12〕为君也:为了君主。这句表示为私利。
〔13〕博:求得,换取。
〔14〕曾不惨然:竟然毫不感到惨痛。
〔15〕花息:利息。
〔16〕向使:假使。
〔17〕“岂设君”句:难道立君主的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18〕“视之”句:《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雠,同“仇”。
〔19〕固其所也:原是君主应得的下场。其,指君主。
〔20〕小儒:这里指宋以后的一般理学家。规规焉:拘泥,死板板地。
〔21〕“而妄传”句:伯夷、叔齐是殷孤竹君的儿子。武王伐纣时,他们曾在马前劝阻,认为臣不能伐君。殷亡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事见《史记·伯夷列传》。因为汉代以前没有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的说法,所以作者认为这是小儒妄加编造的故事。
〔22〕兆人万姓: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23〕夫:于,表示比较。
〔24〕私:偏爱。
〔25〕孟子之言:指《孟子·梁惠王下》一段话:“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6〕“皆不便”句:后世君主对孟子的这些话,都感到对自己不利。
〔27〕“至废”句:指朱元璋见到《孟子》里有“草芥”、“寇仇”这些话,就下诏撤掉孔庙里孟子配享的牌位。 经人劝谏,不久又恢复了孟子的配享。
〔28〕私之:以之为私,据天下为己有的意思。
〔29〕“摄缄縢”二句:收紧绳结,使关钮锁钥牢固。比喻暴君采取许多保卫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统治。 缄,封结。 縢,绳。 扃:关钮。 鐍,锁钥。
〔30〕“远者”二句:指覆灭之祸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
〔31〕“昔人”二句:《南史·五敬则传》记宋顺帝被逼出宫时,“泣而弹指,惟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毅宗,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他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自缢,死前挥剑杀死女儿长平公主,说:“汝奈何生我家。”
〔32〕废然摧沮:灰心丧气。 废然,颓丧的样子。
〔33〕唐、虞: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名称。 尧是唐的首领,舜是虞的首领。
〔34〕绝尘:超绝世俗。 无人能继其后尘。
〔35〕旷后世而不闻:后代再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人)。 旷,空、绝。
本文的中心是阐明君主的职分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但是三代以后的君主背离了为君之道,“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成了天下的大害,如果君主能够明白自己的“职分”,就能上下相安,天下太平。作者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它是天下所以不得安宁的原因,指出君主为了巩固其子孙的基业,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残酷剥削。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文中也反映了作者认识上的局限和错误。 本文对比鲜明,前后照应,脉络清楚,论证有力,文字朴实。
上一篇:《宋代文学·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赏析、鉴赏
下一篇:《唐五代文学·韩愈·原毁[1]》原文、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