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拍·毛泽东诗词()》原文、赏析、鉴赏
沁园春
长 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正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大革命蓬勃发展的高潮之中。长沙是毛泽东曾经学习、工作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邻著名风景区岳麓山,毛泽东经常与同学和革命友好(即词中所说的“百侣”、“同学少年”)在这里聚会。这时他即将离开长沙前往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广州,行前独立橘子洲头,写下这首表达一代革命青年凌云壮志的诗篇。
上半阙着重写景,而景中寓情。秋水长天,湘江滚滚北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重笔勾勒了雄奇壮丽的秋景。岳麓山和祖国大地上无数山岭,枫林灿烂,一片火红,湘江清澈晶莹,千帆竞发,百舸(大船)争渡。这是描绘绚烂多彩、充满活力的大自然风景,也是对大革命时期南方如火如荼的政治形势的艺术概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雄鹰在长空振翅搏击,鱼群在清浅见底的大江遨游,万种生物都在秋霜的季节自由搏斗。《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这是实写仰望所见和俯视所见之景,又是象征革命人民为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蓬勃发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寥廓,指广阔的宇宙。诗人问:宇宙如此广阔,这苍茫大地的兴衰,祖国命运的沉浮,由谁来主宰呢?革命正在开展,决战即将进行,“谁主沉浮?”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而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将争取由革命人民来主宰历史。
下半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抒情从回忆展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作者与许多同代革命者聚会商讨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使用“峥嵘”来形容那些不平凡的一个高峰接一个高峰的岁月,其中概括了那个时代的辛亥革命、反袁、驱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这四句描写他与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一代革命青年,正值青春年少,才华冠世,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据向明先生解释,“挥斥”是自由奔放的意思(《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方道”,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见《毛泽东诗词鉴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是对上四句的具体化,指那一代革命青年以救国为己任,议论国事,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政治,宣传革命真理,而把当时的军阀视如粪土。这三句概括了毛泽东和战友们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平民夜校、文化书社、自修大学,《湘江评论》等等革命活动和反军阀斗争。“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作者自己的解释是在江潮大浪中游泳,即使飞舟被遏,仍击水而进,实际象征了一代革命青年在时代大潮里,迎着险流恶浪搏击前进,展现了一幅奋勇搏击、劈波破浪的雄伟画图。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抒情言志,而且是20世纪20年代革命知识青年精神风貌的赞歌。在艺术上情景交融,既直抒胸臆,气势磅礴,又运用象征手法,对丰富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艺术概括。
上一篇:《宋代文学·文天祥·正气歌序》原文、赏析、鉴赏
下一篇:《宋代文学·陈亮·水调歌头》原文、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