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学·王昌龄·从军行[1]》原文、赏析、鉴赏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3]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
[1]《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昌龄用这个旧题作诗七首。此处选第一首和第四首。王昌龄(约公元690~757),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任汜水尉;中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贬岭南,迁江宁丞,又贬龙标尉。后拟还乡,途经毫州遇害。人称“王江宁”、“王龙标”,擅七绝,当时即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称誉,以写边塞、闺怨、别情诗为世传诵,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有《王昌龄集》,存诗一百八十余首。
[2]“烽火城”二句:烽火城,设立烽火台的边境要塞,发现敌情燃烽火为号,发出警报。百尺楼,设置烽火的戍楼,供戍卒居高瞭望敌情。百尺,言其高。独坐,坐一本作“上”。海,指青海省的青海湖。二句写戍卒独坐戍楼瞭望,黄昏时迎面从青海吹来阵阵秋风。
〔3〕“更吹”二句:关山月,乐府古曲《鼓角横吹曲》十五曲之一,多用以抒发征戍离别之情。无那,无奈。金闺,华美的闺房。二句写一再吹起羌笛,也无法安慰万里外妻子的忧愁。
〔4〕“青海”二句:长云,浓密的乌云,指战云密布。雪山,指祁连山,横跨甘肃、青海之间。孤城,指所筑的要塞。当时边境在青海湖,唐军在此筑城防守,其南是强敌吐蕃国。西部边境玉门关之西是强敌突厥。二句写青海湖密布的战云使雪山黯淡,从守卫的孤城遥望西部边塞玉门关,暗寓将进行艰苦的大战。
〔5〕“黄沙”二句:黄沙百战,词语倒装。穿金甲:磨透了金甲(铠甲)。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后称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罗布泊附近。据《汉书·傅介子传》,汉昭帝龙凤四年,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杀汉朝通西域使臣,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计斩楼兰王,威慑西域。后世诗文遂以“破楼兰”指代平定外患。二句写经历百战,黄沙磨透了铠甲,不平定外患决不返回。“不破”一本作“不斩”。
《从军行》组诗写远征将士的军旅生活、乡情愁思和报国情怀。所选的第一首,描写征人思乡怀亲情,烽火城头,百尺楼上,落日黄昏,秋风萧瑟,羌笛哀惋,声声离情。句句写愁,但只在最后一字才点出“愁”字来,而且巧立新意,不说自己思念亲人,却写亲人思念自己,把思亲之情表现更深一层。这些又放在雄阔苍茫的边塞宏大的背景下,悲而不失其壮,哀而不感其伤,格调仍是高昂的。所选的第二首,写青海云集,雪山黯淡,战场辽阔,将士已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仍充满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是诗眼,对这一句,《唐诗别裁》说:“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趣味。”
上一篇:《鲁迅》原文、赏析、鉴赏
下一篇:《先秦文学·《诗经》·伐檀(魏风)》原文、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