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原文、赏析、鉴赏
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出生于商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农村度过。由于经济拮据,在家乡只读了几年私塾和小学就踏上了外出谋生的道路。十八岁那年,他离家到上海,在一家日本洋行里当学徒,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大学生活,业余进了环球补习学校。1920年到北京,加入了蔡元培、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在这期间,他到北京大学旁听,其中有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还参加了世界语学习班。
1923年担任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世界语助教。同年秋去湖南长沙,在平民大学、周南女学等校教书。这期间,军阀混战、民生涂炭的现实给他很大刺激,他拿起笔来,先后写了《秋夜》、《柚子》、《灯》等作品,并于1926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柚子》,这时期加入文学研究会。
大革命时期,鲁彦到武汉编辑《民国日报》副刊。以后,奔波于上海、福建等地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并写了大量作品,分别收入《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等集子中。1930年以后,他先后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大学、中学任教。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武汉、桂林、湖南之间,并在桂林抱病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并先后写出了《屋顶下》、《雀鼠集》、《河边》三个短篇小说集,《驴子和骡子》、《旅人的心》两个散文集,中篇小说《乡下》和长篇小说《野火》(后改名为《愤怒的乡村》)。1944年4月20日,因长期流浪,贫病交加,逝世于桂林医院,年仅四十三岁。
鲁彦早期作品以写农村生活见长,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因而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家”。
上一篇:《宋代文学·尤袤·题米元晖潇湘图》原文、赏析、鉴赏
下一篇:《宋代文学·秦观·鹊桥仙》原文、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