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苏轼·浣溪沙》原文、赏析、鉴赏
徐门石潭谢雨,〔2〕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3〕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4〕牛衣古柳卖黄瓜。〔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6〕敲门试问野人家。〔7〕
〔1〕这首词写于元丰元年,作者任徐州太守之时。《浣溪沙》词调介绍见李璟词。
〔2〕徐门:徐州,今江苏徐州市。谢雨:天旱求雨,得雨后谢神。于石潭谢神是当地风俗。
〔3〕泗水:源于山东泗水县,南流汇入运河,因与石潭相通,故涨落、清浊相一致。
〔4〕缲车:缫丝的工具。缲,同缫(sao)。
〔5〕“牛衣”句:牛衣,粗麻或草编成,披于牛背。这是借指穿粗陋破旧衣服的农民,本句言其在道边古柳下卖黄瓜。
〔6〕漫思茶:不由得想喝茶水。
〔7〕野人家:指住在山野的农家。
唐五代以来的词,极少写农村景象。苏轼这首小令却吟咏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风光,创始性地扩展了词的题材。上片通过进村后的所见所闻,以枣花簌簌落、全村缫车响,古柳下卖黄瓜的吆喝,一连串声响,充满了农村生活的气息,再现了初夏农村的风情;下片通过日高乏渴、敲门讨茶,反映出作者如何处理官民关系及其平易近人与洒脱的性格。小令的语言朴实、清新,纯用白描手法,毫无绮靡雕饰之处,词句锤炼而不露痕迹。
上一篇:《宋代文学·晏殊·浣溪沙》原文、赏析、鉴赏
下一篇:《清代文学·吴嘉纪·海潮叹》原文、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