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杜仁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原文、赏析、鉴赏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 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2〕。 当村许下还心愿〔3〕,来到城中买些纸火〔4〕。 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5〕,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6〕。
【六煞】〔7〕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8〕,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9〕,背后幺末敷演刘耍和〔10〕”。 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11〕”
【五】要了二百钱放咱过,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12〕。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 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13〕,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 中间里一个央人货〔14〕,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15〕,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 知他待如何过? 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16〕。
【三】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 临绝末〔17〕,道了低头撮脚〔18〕,爨罢将幺拨〔19〕。
【二】一个装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20〕。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21〕,教小二哥相说合。 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22〕
【一】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23〕。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24〕。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25〕。刚挨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煞我〔26〕。
〔1〕这篇套曲是杜仁杰的散曲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名篇。写一个庄家人进城看戏的所见所闻,具体描绘了金元时期剧场演出的盛况,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市井生活图画。勾阑,即勾栏,是宋元城市中上演通俗文艺的专门游艺场所,因用栅栏围绕,故名。般涉调,宫调名,为元曲所用十二宫调之一,见元芝庵《唱论》。耍孩儿,曲牌名。套数第一支曲的牌名标在宫调之后作为题目,是曲文书写的通例。杜仁杰(公元?~1281),字仲梁,号善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人。金末与元好问等隐居于内乡山中,金亡后返里,曾入东平严实幕。以其子元素官福建闽海道廉访使,赠翰林院承旨、资善大夫。著有《逃空丝竹集》、《河洛遗稿》、《善夫先生集》等。前二书已佚。今存散曲小令一首、套数三篇,另有残曲若干。
〔2〕官司:官府。差科:指老百姓给官府缴纳捐税和充当差役之事。
〔3〕许下还心愿:许愿与还愿。是祈求神灵赐福的迷信活动。
〔4〕纸火:祭神时焚烧的纸线和香火。
〔5〕花碌碌:五颜六色。纸榜:这里指戏剧演出的海报或广告。
〔6〕那答儿:那边。闹穰穰:即闹嚷嚷。
〔7〕煞:煞尾,元曲音乐术语。北曲煞尾比较复杂,往往用两个以上的〔煞〕过渡到〔尾声〕,最多者有十三煞。一般采用倒计数,最高数标“煞”、以下皆省略,仅标序数。
〔8〕椽:本是屋檩上支撑房顶的方木条,这里指木条。
〔9〕前截儿:前一段。院本:金元时代的一种戏剧形式,多为喜剧小品。《调风月》:剧名,就是下文【一】和【二】中描写的小二哥为张太公说媒人那段戏。
〔10〕背后:后一段,后面。幺末:院本的别名。一说为角色名。刘耍和:金元之际一个著名的演员。曾任教坊色长,表演长于念白。事迹见《辍耕录》(卷二十五)等书。一说为剧名。高文秀有《黑旋风敷演刘耍和》杂剧,已失传。
〔11〕“赶散易得”二句:散即散乐,宋元时指“冲州撞府”四处流动演出的草台戏班或艺人。妆哈,义为喝采,捧场。《蓝采和》三折:“快快忙去梳裹,不争我又做场,又索央父老们妆哈。”这里引伸为精彩、出色。这两句的意思是:平时看草台班一般水平的演出很容易,但要看勾栏中高水平的精彩表演则极其难得。
〔12〕团圞(luan):围成圆圈。
〔13〕迎神赛社:古代乡村风俗,人们在农事开始和结束,都要聚会祭神,并以各种民间文艺演出娱神、今日的庙会即其遗存。
〔14〕央人货:害人精。 央,同“殃”。
〔15〕皂头巾:黑帽子。
〔16〕则:只。 直裰:长袍。
〔17〕绝末:末了。
〔18〕这句意思是:说完之后低头并足,向观众谢幕。
〔19〕爨(cuan):宋金戏剧演出中置于前面的一种简短表演,又名艳段,即加在正戏之前的一场帽子戏。幺:院幺,即院本。这句意思是帽子戏演完,现在正式上演院本。
〔20〕这句指演员说白,大概是“走呀走,进城去”一类的话。
〔21〕用意铺谋:想方设法。 取:同娶。
〔22〕“但要”二句:只是对方同意结婚,不管是要豆谷米麦,还是布绢纱罗,无论提出何种条件都要答应她。
〔23〕皮棒槌:古戏演出的一种道具,又叫磕瓜。形似棒槌,以皮包絮制作。
演员表演时用以敲打对方的脑袋而调笑逗乐。
〔24〕刬地:突然地。
〔25〕爆:憋。
〔26〕驴颓:詈词,公驴的生殖器。
这篇套曲采用戏剧代言体的叙述方式,以一个庄家人的眼睛观察城市游艺场所,一切都是那样新奇和那样难以理解,充满喜剧色彩。通篇运用口语乃至土语,俚俗诙谐,幽默风趣,散发着民间文学浓烈的乡土气息。
上一篇:《明代文学·陈铎·〔双调·水仙子〕瓦匠》原文、赏析、鉴赏
下一篇:《清代文学·张维屏·三元里》原文、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