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作《司马中原·红丝凤》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司马中原,原名吴延玫,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33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8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历任教官、训练官、参谋、新闻官,1962年以上尉军衔退役。1949年去台湾。去台后,他的第一篇小说《小疤》被“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采用,但未发表。早期作品多发表于《半月文艺》。曾任文协南部分会常务理事、作协常务理事及总干事。1974年任华欣文艺工作联谊会总干事。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台湾各种文艺奖,有第一届青年文艺奖,1967年度教育部文学奖、1971年度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第二届联合报小说奖的特别贡献奖等。著有: 短篇小说集《春雷》、《灵语》、《加拉猛之墓》、《石鼓庄》、《十音锣》、《迷离玛利》,中篇集《山灵》、《雷神》、《路客与刀客》、《红丝凤》、《天网》、《十八里旱湖》、《饿狼》、《遇邪集》、《霜天》、《复仇》,长篇小说《荒原》、《魔夜》、《狂风沙》、《骤雨》、《巨漩》、《烟云》、《刀兵冢》、《绿杨村》、《啼明鸟》、《荒野异闻》、《狼烟》、《凌烟阁外》、《流星雨》、《割缘》,散文集《乡思集》,传记小说《青春行》等。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荒原》和《狼烟》为代表的歪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反共文学;第二类的“纯抒情”式的作品,多半是自传式的,写他个人的经历,如《青春行》和收在《灵语》中的某些短篇;第三类作品数量最大,在台湾也比较受读者欢迎,长篇有《狂风沙》、《刀兵冢》,主要是收在五本集子里的二十七篇“乡野异闻”,其中有三篇是艺术品逸话,如《红丝凤》,七篇地方色彩的悲欢离合等主题的故事,其余的都是些古老的、阴森的、奇奇怪怪的传说。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关于当铺里的朝奉的故事。朝奉在典当世界的地位,真要比读书人里的状元还要高得多,他要有别人没有的特殊学识,对于各种珍玩文物的出处、来历、真伪的鉴别,都有独到之处。一个朝奉必须要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和多种文化层面,他要有一个考古学家那种专门的知识,要有多方面的文与艺的修养,要有精致、冷静的头脑,客观的科学态度,他才能应付得了那许多可能出现的宝物。他应该是典当世界中的博士,有着他最高的地位和权威,对于各个当铺里一切有了疑难的当品,全靠他的判定,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极少产生错误。故事中的金满城当铺,不但是北方这座大城里最知名的一家,它的名气更传遍北方六七个省份。使金满城当铺声名远扬的,是该当铺有一位被典当业认为是文物的权威鉴定专家——李老朝奉。李老朝奉的名字叫李尊陶,自幼就在金满城当铺当学徒,从三柜,升二柜,再升头柜,最后做到朝奉,沉潜在这一行业里,足有四五十年的光阴。这位老朝奉还是像当年一样,整日地探究钻研。多少年来,当铺里的朝奉不知出了多少,却没有谁能像李老朝奉这样——年满70还没有被难题考倒过。故事发生在腊月里的一个阴雨天,已是掌灯时分。金满城当铺突然来了位五十几岁的客人——童仲元。他带来一个小包,说:“我这宗物件,只有到金满城来才值价,我是冲着老朝奉来的。”这位顾客带来的原来是一只极白极细的瓶子,约有一尺六七寸高,瓶身直径不过四寸左右,它白得透明,似玉非玉,似瓷非瓷,并且具有一种神奇的吸光作用,使瓶心里仿佛亮起了一盏灯,当你从侧背面着灯再看,瓷面下边有一只鲜红的凤凰,其颈纹、羽毛、长尾,甚至爪鳞都纤毫毕露,如绘如雕。经李老朝奉鉴定,它正是元代鉴赏大家解于枢曾经钻研过的那八只质地相同、纹式各异的瓶子中的一个,该是一只价值连城的宝物——红丝凤。他为了研究这只瓶子,曾下了二十多年的功夫。南宋理宗宝祐年间,一位终生研究陶瓷的文士鲁坤,花费毕生精力,碾玉为屑,研屑成末,然后使用这种玉粉掺和一种透明的瓷土做原料,制坯形,共烧制八只宝瓶,按各瓶的花纹、颜色的不同,分别取名为:金麒麟、紫云雀、褐斑鹿、黄飞龙、白额虎、火鹧鸪、水鸳鸯、红丝凤。据传,如今这八只瓶中的金麒麟已落到日本一个收藏家手中,紫云雀毁于金辽战争,褐斑鹿和水鸳鸯落到了阿拉伯王宫,黄飞龙和白额虎叫冯玉祥从清宫里夺去吞为己有,火鹧鸪到了英国博物馆,只有这只最名贵的红丝凤下落不明,想不到今夜会出现在李老朝奉的眼前,所以他决定给这位顾客开了张两万银元的票子,典当以一年为期。事后,李老朝奉从没像今夜这样欣慰过、激奋过,他用低哑的声音,向东家和柜伙们讲述着这只宝瓶的来历,痛惜着国宝的散失,感慨着文士鲁坤寂寞的时辰。他捧烟袋的手有些不由自主地抖索,他那双包裹在松弛皱褶中的老眼也有些凄然的潮湿。东家也表示:“您能识得这宝物,指出它的来历,我没道理吝惜那区区两万银洋,甭说是受当,就拿来看这宝瓶一眼,总该算是够本了!像这样的宝物——千载难逢啊!”谁想,几个月后的一天,李老朝奉忽然又派人把东家请来,他当着东家和铺里上下执事的面前却说:“我有眼无珠,犯下了一宗大错……那只宝瓶红丝凤,经我仔细研究,证实我当初估量有错,——它,它实在是一只假瓶!”为此,他建议订个日子把北五省的朝奉都请来,他要当众讲清。到了那天,金满城在中堂大厅摆下酒宴,席开八桌,北五省的朝奉,一共来了几十位。李老朝奉当众宣布:“我花费了东家两万银洋,结果却收当了这么一只假瓶;朝奉这个职位,即使东家挽留,我也没脸再干下去了!”说着,他伸手攫起那只瓶,朝柱角摔了过去。众人在惊怔当中,只听哗啷一声响,那只瓶已被他摔破了。李老朝奉叫人将破瓶捡拾起来之后,又说:“打今儿起,我离柜了。诸位朝奉在这儿,请为尊陶做个见证,破瓶我带走,我欠东家两万银洋,虽说一时偿还不起,日后卖田折产,总要清还的。”于是,各处来的朝奉,把李尊陶砸瓶离柜,折产赔钱的事情,带回去传诵着,使北五省的民间,广传着这个消息。一眨眼,又到了残冬苦寒的日子,同样也是落着雨丝带点雪花的黄昏时分。去年来典当宝瓶红丝凤的那位顾客童仲元带领着挑夫挑着钱担子赎当来了。他把当票压在柜台的台面上,说:“我要依限赎当,把我那只瓶儿赎回去!”当票是真的,银洋也是真的,谁也想不到天下居然有钱赎一只假瓶回去,糟就糟在那只瓶被李朝奉砸了,如今哪还有一只红丝凤好给他?当铺只好一面拖住来客,一面赶紧去已经离职的李朝奉家中报讯。谁知,李老朝奉手拎一只小包赶来当铺,竟接受当票、赎金和利息,然后打开那小包裹,将那只红丝凤取出交给了来客,完璧归赵、物归原主了。当铺里的知情人都怔住了。待那人抱瓶离店后,李老朝奉才道出真相:“据我所知,鲁坤当年造的这八只宝瓶,虽然掷地即裂,但依中国古法,可用瓷乳修补如新。我一方面为了证实它是真品,只有这样做;同时,金满城收藏这宝物的消息,播传得太快,我怕有什么险失,所以才跟东家议定,用这法子,使谋夺宝物的人死了这条心!”
作品鉴赏 司马中原在台湾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他为数众多的作品中,有二十七篇题为《乡野传闻》的中短篇小说,《红丝凤》就是其中的一篇。它从一只稀世珍宝的古瓶——红丝凤,展开自己的文化主题。小说写这瓶“非瓷非玉”、“亦瓷亦玉”,从不同视角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从侧背面看去,可见一只“颈纹、羽毛、长尾、甚至爪鳞都纹毫毕露”的“鲜红的凤凰”,故名“红丝凤”。作者通过这只“红丝凤”,写到南宋时一位终生研究陶瓷的文士鲁坤,如何花费毕生精力烧制它,又以另七只宝瓶的精美绝伦和各自不同的特征,以及它们传奇般的下落来衬托,使它更显得珍贵、名副其实的宝瓶。作者又从元代的鲜于枢,到清代的朱彝尊(作者笔误为明代),旁征博引,说明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悠久,这也正充分显示了本作品为文化小说的特色。故事发生的时空比较含混,可能是清末民初的华北某城。当时的北洋军阀的巧取豪夺,作者没有明写,但整个故事,通过李老朝奉的足智多谋,收当这只稀世珍宝之后,“怕有什么险失”,为“使谋夺宝物的人死了这条心”而机警地设下一计,可以看出那个军阀混战、当权者强暴、盗贼丛生的社会现实。主人公李尊陶是金满城当铺的老朝奉,他不仅精通典当业的业务,是位博学的文物鉴赏专家,而且还是一位阅历丰富、老谋深算的长者,通过他收当红丝凤宝瓶的前前后后,从识宝到当众毁宝,而后又出人意料地将宝瓶得以完整无损地归还给当主,都在表现出他那执着于事业、爱护珍惜祖国文物、忠于职守和主人善于抗拒强暴、富于正义感的传统道德精神和棱棱风骨。最后,当红丝凤完璧归赵之后,李老朝奉对金满城的柜伙们说的一段肺腑之言,尤为感人:“你们懂得,古物的价值在哪儿?它为什么会值钱?那是说,今人看重古人的智慧、创意和匠心,凡是古物的价钱越高,今人也就显得没出息,——假如今人的物件,处处强过古人,古物就不值钱了……我说这话的意思,你们年轻人该懂得,不要把我看成权威,不要以为没有我,金满城就没了依持,你们要发奋钻研,处处胜过我,事事强过我,你们若存这样的心意,我何必再回到铺里来呢?我也该安闲地养息养息了!”有人把这类从文化视角描写生活和小说称为“文化小说”,如作家邓友梅的《画儿韩》、《烟壶》、陆文夫的《美食家》、冯骥才的《神鞭》,海峡彼岸的作品,除这篇《红丝凤》外,尚有子于的《磁瓶》、施叔青的《窑变》等,读者可以参照阅读。
上一篇:《叶灵凤·香港方物志》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下一篇:《吉狄马加·一个彝人的梦想》原文|主题|赏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