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作《李晓·继续操练》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1950年生于上海。1966年初中毕业时适逢“文化大革命”爆发,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去安徽农村插队,在那里生活了7年。1976年因父母身边无子女调回上海,在食品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上海市某国家机关工作至今。1985年开始学习小说创作,1986年发表处女作《机关轶事》。《继续操练》是他的第二篇小说,发表后博得普遍好评,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青年文学》1988年第8期上发表的《天桥》获1987—1988年《小说选刊》和《人民日报》文艺部主办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有小说集《小镇上的罗曼史》、《继续操练》、《天桥》等。小说创作之外有译作和电影剧本问世。
内容概要 四眼和小李是华大中文系七七级的学生。毕业那年小李分配到报社当记者,而四眼雄心未已,报考研究生,一发中的,被理论教研组王教授收在门下。心怀壮志、喜爱吹牛的四眼这样做是经过认真研究、反复筹划的。从进校那天起,他就决心成为中文系教师中的一员,而且要成为实力派,开辟中文系的“四眼时代”。于是他对中文系以刘老教授和柳老教授为首的两大派的实力作了全面分析。刘、柳二老都著作等身,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们的弟子在中文系也分庭抗礼。刘老的门生王、李教授分掌理论和现代文学二组,柳老的门生张、赵教授分掌古典文学和语言二组。但四眼发现,刘派弟子运用崭新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已经打入柳派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刘老早年又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对他以后出国深造有帮助,于是决定投到刘老的门生王教授门下。小李听说四眼现在红得发紫,王教授甚至准备招他为婿。但这天四眼戴着那副大眼镜、满嘴酒气来到报社小李办公室,说王教授剽窃他用半年时间写出的一篇高质量古典文学研究论文,要求报社为他伸张正义。小李忙把此事汇报给记者部主任老马,老马让他抓紧时间写篇报道,不要再让对面那家日报社抢了这么重要的新闻。小李略作筹划,便来到华大校园,在路上拦住中文系古典文学组的侯老师,告诉他王教授剽窃四眼学术成果的事。小李知道号称“中文系第一支喇叭”的侯老师马上就会把消息传播开去,于是回到办公室坐等鱼儿来上钩。果然,第二天他那间小办公室就门庭若市,华大中文系的教师纷纷登门,有的火上浇油,有的釜底抽薪,有的提供情报,个个都说“拜托了”。据一位青年教师介绍,中文系现在已乱得不亦乐乎,刘、柳两派大打出手。这次系主任改选,柳派明摆着没份,候选人是刘教授的门生王教授和李教授。王、李二人虽然同出一门,但也各不相让,最后还是天地君亲师,长幼有序,让师兄王教授先当。现在王教授出了丑闻,系主任的宝座自然成了李教授的。王教授托病在家,无颜见人。柳派弟子本来可以借机打击刘派,没想到自己内部也出了丑闻: 柳老教授的外甥是语言组教师,在图书馆偷书被抓住了。柳老教授气得吐血。小李问刘、柳两派是何时结下的冤仇,青年教师说事出50年前,刘、柳二人对《尚书·盘庚》中的一个“之”字解释不同,于是成了冤家。虽然从现在公认的观点来看两个人都解释错了,但冤仇却越结越深。青年教师一走,衣冠不整、满眼血丝的四眼来了,责怪小李不和他商量径自让那姓侯的喇叭把消息扩散出去,弄得他在系里抬不起头,下星期的硕士论文答辩也面临巨大危险。他要求小李在报上给他发表声明,挽回影响,小李则批评他不老实,说有人反映是他同意王教授在文章上署名的。小李讨伐王教授的檄文还没发表,新上任的华大中文系主任李教授派专车来请。李教授先是对师兄的剽窃行为感到愤慨,然后吞吞吐吐劝小李别在报上公布王教授的事,免得中文系丢人。他说他本来不愿意当这个系主任,现在系里乱成一团,他希望报社给他一段时间,让他打开局面。他最后告诉小李:华大新闻系朱教授和小李的顶头上司马主任在西南联大时同学,他已让朱教授把上面的意思转达给马主任。小李回到报社,马主任果然告诉他:“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华大那事就不要再搞了”。小李知道那伙人已经结成联盟,四眼这下子得上断头台了。四眼论文答辩这天,李教授特许小李来听。答辩地点设在教学楼阶梯教室,小李进去一看,系里的实力人物全到了场,连喇叭侯老师和那位青年教师也颤颤惊惊坐在桌子两头。本来论文答辩都是走走形式,但对于四眼来说情况不同了。他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自己导师这边将他视作仇敌,导师的敌人也把他视作仇敌,他成了个千载难逢的好靶子。虽然他一开始作出神态自若的样子,头几个回合打得还不错,甚至抽空回几记冷拳,逼得柳门的两位教授倒退几步,但在对手们地毯式的轮番轰炸下,他寡不敌众了,回答问题语无伦次。他老是用求援的目光看他的师叔李教授,而李教授却只顾理自己的头发。侯老师和那位青年教师本来在系里没有一点地位,既没有打入刘老的营垒,也没有和柳派结成联盟,被两派挤得喘不出气,终日凄凄惶惶,但现在也羞羞答答加入战阵,对四眼发起进攻。四眼左推右挡,终于无法抵抗,彻底崩溃。答辩场一片欢呼,四眼直着眼神走出门去。小李为四眼愤愤不平,觉得这不是答辩,而是有预谋的屠杀。毕竟是别人偷了他四眼的论文,而不是他偷了别人的,他怎么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小李走出教学楼去找四眼,边走边考虑能为四眼做点什么。他知道只有发表揭露王教授的文章才能给四眼恢复名誉,但文章在马主任那里肯定通不过。于是他决定在对门那家报社用心思,让他们把这条大新闻“抢”去。四眼正抱着路边的梧桐树发呆,见了小李他大骂姓李的,说是李教授坑苦了他:“王老头对我多好!他要当系主任,得发些有分量的文章服人,叫我把文章让给他,他保证给我出国名额。这叫君子协定。要不是李老儿把我灌醉,套出底细,又趁我不省人事,唆使我跟老王翻脸,说他一定给我撑腰,我怎么会去找你这个混蛋?”小李一听恍然大悟,知道是李教授为了自己能当系主任借刀杀人,然后过河拆桥。四眼是被人耍惨了。他扶着四眼回到宿舍,准备和四眼携起手来,与那帮家伙操练操练。
作品鉴赏 在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可以称之为“新儒林外史”,因为从内容上来看揭露和抨击某类知识分子的阴暗心理是它的主题,而从艺术上看讽刺与揶揄是它的基本美学风格。小说的主人公是一群高级知识分子:有著作等身、誉满海内外的刘、柳二老,有掌握着华大中文系实权、身为教学骨干的王、李、张、赵四大教授,还有一批等待接班的后起之秀。但小说不是写一般人理解的高级知识分子们知识渊博、温文尔雅、为人师表、忠厚善良的那一面,而是写它们自私、无聊、卑鄙、无耻、残忍的那一面。他们心地狭窄,勾心斗角,过河拆桥,落井下石。刘、柳二老因为一字之争居然结下半个世纪的冤仇,而且各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将矛盾作为遗产传给后人,没完没了。王教授为了坐稳系主任的位置,弄虚作假,厚着脸皮拿学生的文章装璜门面。李教授为了抢系主任的位置,置师兄师弟情分于不顾,居然将四眼灌醉,然后挑拨离间,落井下石。柳老门下的张、赵二教授或侯老师等,或借机出气、或混水摸鱼,对四眼发起了联合攻击。相形之下,四眼倒成了英雄。虽然他好耍小聪明,野心勃勃,好吹牛皮,但他毕竟有真才实学,并且以自觉不自觉的方式和自私、虚伪的人们抗争。但他在充满阴谋和自私的争斗中终于成为牺牲品,所以只是个“悲剧英雄”。无情地揭露高尚下面的卑鄙、文雅下面的庸俗,是这篇小说内容上的一大特征。这应当说是一种突破,在当代小说中,用这种眼光处理这种题材的作品尚不多见。故事本身是令人痛心而且令人厌恶的,但作者能够超然于这种痛心和厌恶,用艺术的眼光和手段处理这个题材,从而使小说获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功。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故事情节的富于变化等等都显而易见,而最重要的,是它那种讽刺、揶揄甚至带有一点恶作剧色彩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首先是对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富于喜剧色彩的夸张。比如四眼,他的语言和行为方式都是戏剧化的。来报社找小李诉苦,他说着说着就唱起来:“天哪,你瞎了狗眼枉为天……”。说自己写那篇文章是花了如何大的力量,用的是“一百六十个不眠之夜,字字看来都是血”这种曹雪芹用过的语言。只有他和小李两个人一起谈话,最后也煞有介事、风度翩翩地一鞠躬:“我说完了,谢谢大家”,而小李的回答,同样是煞有介事、一本正经:“总统先生,能否请你就拜在王老门下一事发表些感慨?”人物语言和行为的这种极度夸张与人物自身的平凡与渺小形成反差,产生喜剧效果。其次是作者有意使用描写徒手搏斗、武打或战争的术语来描绘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的故事。说刘、柳两派的论战是“双方将士在课堂上拿千百年前的文人骚客打现代战争”,说论文答辩的走形式、答辩者与被答辩者达成默契是“看上去拳拳到肉,其实相隔甚远”,并用京剧武打的道白来比喻主考官的发问:“兀那贼子,端的可恶,呀呀呸,受你爷爷一刀”。在关于四眼答辩的描写中,称柳老教授的门生为“主攻手”,说李教授没给四眼提问题是“念着叔侄情分,不愿亲手了结他”。其他还有“头几个回合,四眼操练得不错,防守严密,还抽空回记冷拳,逼得教授倒退几步”、“主考官数到十,把惊堂木敲定”这类机智而诙谐的比喻。这种写法一方面使那些文绉绉的人变得滑稽可笑,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那些文绉绉的行为的“撕杀”本质。其三是叙述语言的机智、俏皮。当然,这些语言都是通过小说中那个特殊的角色“小李”表达出来的。在小李眼里:刚进大学的学生们趾高气扬,“男的像刚会打鸣的小公鸡,女的像刚能下蛋的小母鸡”;姓温的中提琴手拿起中提琴是“拿起吃饭家伙”,听了他实在不高明的演奏,“前后左右的人都低眉合目,仿佛喝过白日鼠白胜的药酒,一个个倒也”;四眼学习成绩好,“一见考试,就兴奋得直搓手,脸上冒出色迷迷的表情,好像桌上放的不是考卷,而是一盘炒虾仁什么的”。小李对对门那家报社的女大学毕业生有意思,则说“小姑娘长得甚合孤意”,他鼓励答辩失败的四眼,说:“我们是正宗男子汉,头顶开砖,背枕钉板,走起路来两卵蛋碰得叮当响”。这些语言一方面塑造了叙述者小李机智、风趣而又有些玩世不恭的形象,同时使小说具有了总体上的喜剧色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赋予“操练”这个词的丰富含意。四眼问小李是否平时“什么也不干”小李回答“还没操练到这种水平”;姓温的中提琴手拙劣的演奏是“把音乐这东西操练得那么难听”;中文系老师讲课是“摇头晃脑地操练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创造社太阳社的文艺主张”;毕业时给同学赠言“最后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类的屁话都操练上了”;“我操练起天真无邪的笑容”;“从今与四眼再度携手,继续操练”;等等。在这些用法中,“操练”一词的含意显然不一样。有时表现为嘲弄,有时表现为亵渎,有时又表现为一种乐观而顽强的斗争精神。这些用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操练”这个词的本意,因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上一篇:《李昂·杀夫》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下一篇:《韩安庆.·平原枪声》原文|主题|赏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