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澳寓言·严厉的惩罚》寓言赏析
有个人到市场去买牛肉。 卖肉的人欺骗了他,给了他一块很糟的牛肉, 斤量还不足。
他拿了牛肉, 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骂。 国王遇见了他, 问他:“你在骂谁呀?”那人说:“我在骂那个欺骗我的人。我买牛肉付了三斤的钱,可是他只给我两斤肉,而且还是很差的牛肉。”国王就说:“我们一起回到市场去,你指给我看,是哪个商人欺骗你。”那人回到市场,把那个卖牛肉的人指给国王看。国王亲自把牛肉过了秤,发现的确是卖牛肉的人欺骗了他。于是国王说:“那么,你要我怎样处分这个商人?”那人说:“你命令把他背上的肉割下来,他少给我多少牛肉,就割多少。”
国王说:“好吧,你拿刀来, 把商人的肉割下一斤来。不过你听着,你割下来的肉要恰好一斤,要是多于一斤或少于一斤,那就要拿你来问罪。”
那人听了默不作声地回家去了。
——《列夫·托尔斯泰故事集》(吴墨兰译,少儿出版社)
商人做买卖,短斤少两,以次充好,这是不讲商业道德的行为。本应受到惩罚。寓言里的国王对此也毫不含糊,他找到了那个奸商,并且亲自把牛肉过了秤,最后还提出了如何处分的问题。而当买牛肉的人提出要用“人肉”偿还牛肉这样苛刻的要求时,国王也相应提出“你割下来的肉要恰好是一斤,要是多于一斤或少于一斤,那就拿你来问罪。”那人自知理亏,只好默不作声地溜走了。这则寓言的表层寓意似乎是:做事不应过分,一过分有时倒会走向反面。寓言的标题是“严厉的惩罚”,到底“严厉惩罚”了谁呢?这不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吗?
寓言的深层寓意得从作家世界观中去探求。列夫·托尔斯泰晚期精神上倾向于宗教的道德理想,主张“道德的自我完成”和“勿以暴力抗恶”。这就是列宁概括的“托尔斯泰主义”的理论核心。寓言中的国王,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他有正义感,对不道德的行为要追查到底(要处分奸商),但他以为最好用温和的方式而不能用过分的手段。这则寓言旨在借此宣扬作者“勿以暴力抗恶”的宗教哲学思想。必须说明,文艺不等同于生活,尤其是寓言的形象大抵都有象征、比喻的意义,其客观寓意不一定等同于主观创作意图。
这则寓言故事并不太复杂,但作者运用了“悬念”手法表现得扣人心弦。当国王说“把商人的肉割下一斤来”时,读者的心都“悬”起来。待说到“不过你听着……要是多于一斤或少于一斤,那就要拿你来问罪”时,情势则急转直下,读者“悬”起的心才放了下来。先扬后抑,跌宕生姿。在这峰回路转的抑扬跌宕中,有力地阐明了“严厉的惩罚”的内在题旨,酣畅地宣泄了“勿以暴力抗恶”的主体意识。这一情节的安排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影子。这有两种可能:或许是托翁对“莎士比亚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恩格斯语)的有意借鉴,或许是艺术创作中不谋而合的“撞车”。这证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两位艺术大师文心相通。
上一篇:《欧美澳寓言·两把犁》寓言赏析
下一篇:《中国寓言·中山猫》寓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