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折箭教子》寓言赏析
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 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魏书·列传第八十九》
《魏书》是记载北魏(拓跋魏)时代(266~420)史事的一部断代史。 当时,我国西北部有一个吐谷浑(tu yu hun)国,公元5世纪时出了一位有名的国王叫阿豺,他兼并其他部落,使吐谷浑变为一个强国,占有今青海北部和新疆东南部的广大疆域。阿豺临死时,恐怕子弟们不团结,便用折箭的方式来教导他们。这则历史故事,情节很独特,传说性很强,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美国著名作家霍桑说:“每一个惊人的事件都有它自己的寓意。”(《韦克菲尔德》)这个故事当时就可能被群众作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后来更是流传各地,情节大同小异。如《蒙古族寓言故事》(额博力图等编译)第一篇寓言便是《五支箭杆》,写阿荣高娃用折箭的方式教育五个互不团结而经常吵嘴的儿子。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这类故事,只是主人公名字变了,箭的数目不同,也有把箭换成筷子的。我国古代用历史故事作寓言题材是很常见的,《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新序》都很突出,《史记》、《汉书》等也有这个传统。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用今天流行的格言来说,便是:团结才有力量,或团结就是力量。阿豺作为一个有见识的国君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吐谷浑建国于魏末晋初,对晋的历史是很熟悉的,西晋亡国的惨痛教训之一便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团结。“八王之乱”,相互残杀,是中国数百年分裂动乱的直接导火线。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族的后裔,兄弟不和才远徙西北,这是阿豺祖先的事迹, 自然记得更清楚。这些史事都显示出不团结的危害,说明团结的重要。当然,阿豺是从一家一姓的利益出发来总结这些教训的,他所强调的团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王族内部的团结。即使如此,在当时也起了积极作用。吐谷浑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小王国竟能享国400多年,直到唐太宗时才被名将李靖、侯君集攻破而衰弱下去,唐高宗时亡于吐番。它比西晋、东晋、南北朝(宋、齐、梁、陈和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加在一起的年代还长,是当时中国最长寿的一个王国, 内部团结肯定是一个积极因素。如果我们抛开其具体历史内涵,这个故事更具有普遍的哲理意义。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集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该珍惜团结,减少内耗。
阿豺教导子弟的方法很特殊,耐人寻味,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阿豺只是一般地说教,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惊人的情节造成了这种效果,也给寓言创作留下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中国寓言·愚公移山》寓言赏析
下一篇:《欧美澳寓言·报复的故事》寓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