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鸭子和猫》寓言赏析
鸭子是逮鱼的能手,他每天都能捉很多鱼。
猫也喜欢吃鱼,但是自己不会捉,便去找鸭子请教:
“鸭哥哥,你能不能把捕鱼的本领教给我呢?”
“可以可以,你看好——”鸭子满口答应, 一边说一边表演给猫看,“把两只脚竖到屁股后边, 尾巴向上,把头伸到水里去, 就可以逮到鱼啦。”
猫学着鸭子的办法做了。 可是, 他刚把脑袋伸进水里, 马上就缩了回来, 叫道:“哎呀呀, 这可把我闷死了!水里怎么看不见鱼呢?”
“别心急呀, 猫妹妹,你把脖子伸长些, 一直伸到水底下, 才能逮着鱼哩。”
猫为了想吃鱼,就照着鸭子的样子, 把脖子伸得长长的, 一头扎到水里……
可是这下更倒霉了——猫没有逮着一条鱼,反倒灌了一肚子水,险些送掉了性命。从此,猫再也不敢下水去逮鱼了。所以,直到现在, 猫还是只会吃鱼,不会捉鱼。
鸭子呢, 猫虽然没有责备他, 可他自己总也想不通:“为什么我那样做就能捉到鱼,猫那样做就不行呢?”他越想越有气,脾气变得很急躁,一不顺心就“嘎嘎”乱叫。
——仇春霖《帆和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人们常说寓言是一种哲理故事,既是“哲理”,又是“故事”, 即哲理概念的形象化、故事化。它不是直接阐发某些哲理,也不是直接描绘现实,或是创造客观形象反映现实;而是通过一个简炼的故事,采用借喻的方法,寄寓一种思想。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寓言的优劣,首先决定于寓意。
寓言体现寓意,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所谓明喻法和暗喻法。前者在叙述故事后以警句格言结尾,点破寓意;后者藏寓意于故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玩味和深思,从中悟出一种哲理、一种教训、一种思想。我以为,用暗喻的方法比较含蓄,内涵深广,令人遐想,更有利于启迪人们的思想。
《鸭子和猫》就是暗喻法寓言。它没有在结尾处点明寓意。但是,读者在读了这则小故事以后, 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些问题,也会悟出一些道理。鸭子按照自己的方法能够捉到鱼,而猫采取同样的方法险些被淹死。同样一种方法用于不同的对象,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人们从中会得到启示:无论学习什么,都不能满足于简单的表面摹仿;无论干什么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暗喻的方法可以引导读者凭借想象自由驰骋于广阔的哲理思维空间。
有些寓言,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它的寓意。如上所说,《鸭子和猫》至少可以引伸出两个教训: 对鸭子来说, 不看猫的客观条件,不从猫的实际出发,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对猫来说,简单摹仿,生搬硬套,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用明喻法,一般只能就某一方面点明寓意,很难作多方面的提示,否则过于累赘,“末大必折”,不会有好效果。所以,这类寓言更宜用暗喻法,让读者去体验、 去想象,有较多的回味余地。
当然,明喻法也有独特的效果。题破得巧妙,画龙点晴,格外引人入胜。
上一篇:《欧美澳寓言·鸢鹰》寓言赏析
下一篇:《中国寓言·鹓鶵》寓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