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澳寓言·商人赶路》寓言赏析
交易会上,一位商人生意兴隆,货物全卖掉了,腰间的皮夹里塞满了金币和银币。现在,他想回家, 并想赶在天黑前到家。于是,他把装有钱的背包在马背上捆好,便骑着马动身了。 中午,他在城里休息了一会儿。 当他想继续赶路时,仆人把马牵到他面前说:“主人,马左后腿上的蹄铁掉了颗钉子啦。”
“随它去吧,”商人说。“还有六小时的路程,蹄铁不会掉吧。我急着赶路呢!”下午,他又下马歇脚, 叫仆人给马喂食。仆人回到房里对他说:“主人, 马左后腿上的蹄铁掉啦,要把马牵到铁匠那儿安块蹄铁吗?”
“随它去吧,”商人说:“只剩下两小时的路了, 马会挺得住的吧。我急着赶路呢!”他骑上马走了。可是没多久,马就瘸腿了;瘸了没多久,就踉踉跄跄了;踉跄了没多久,就摔倒了,折断了一条腿。商人不得不丢掉马,解下背包,扛到肩上,步行回家。直到深夜,他才走到家。“真是倒霉透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全怪那颗该死的钉子。”
——格林《童话集》(赵燮生据联邦德国狮子出版社1973年版本译出)
这则寓言按时间顺序,娓娓叙述了“商人骑马赶路”的故事,随着情节的逐层展开,引出了发人深省的寓意:欲速则不达。
故事先从上午讲起。开宗明义,一语点破商人欲速的心理:“想赶在天黑前到家。”欲速的缘由虽未直言,但开篇隐约地作了透露:他生意兴隆,腰缠万贯。为了金钱的安全,他自然想赶在天黑前到家,否则月黑风高,易遭不测。欲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为他是“骑马动身”的。马是商人欲速的重要条件,没有马,欲速会成为泡影。故事围绕商人对马的态度,设置了三个波折,使“欲速”渐次向“不达”转化。接着写中午的情景。“他在城里休息了一会儿”,以休息时间的短暂来反衬商人赶路之急切,他不愿多耽误时间,是为了“赶在天黑前到家。”在烘托了商人欲速之后,情节急转直下,出现第一个波折:马的“蹄铁掉了颗钉子”。钉子虽小,但关系重大,它会影响马的健步行走,缺颗钉子,看起来是件小事,实则是欲速的隐患。商人是如何对待的呢?“随它去吧”, 商人掉以轻心;“蹄铁不会掉吧”,商人心存侥幸;“我急着赶路呢!”商人一味求速。轻率之态和急切之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欲速和不达,形成强烈的反差。至此,欲速起危象,不达显端倪。下午,出现第二个波折:“马的蹄铁掉啦”,商人的幻想不攻自灭,马的小患酿成了大患。面对这一事实,他依然执迷不悟,置若罔闻,依然采取“随它去吧”的将就态度,听之任之。一厢情愿地以为“马会挺得住的”,不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片面强调“我急着赶路呢”,迷恋于欲速,又不给欲速创造条件,误以为安块蹄铁会耽误时间,影响赶路,殊不知这看似慢了,实则快了。快和慢是一对矛盾,而且会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商人忽视了欲速的条件,结果势必是不达。第三个波折验证了这一点。马由瘸而摔倒,折断了一条腿。欲速的条件消失殆尽,商人只得弃马步行,“直到深夜,他才走到家”。欲速则不达的寓意和盘托出。商人最后才把这件倒霉的事归咎于钉子,但此时悔之晚矣。商人的教训告诉我们,欲速需要一定的条件,忽视了必要的条件求速, 结果适得其反。
用简练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寓意是本篇的一大艺术特色。“想赶在天黑前到家”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三个波折紧紧扣住这一点反其道而行之,顺理成章地得出结果:“直到深夜,他才走到家。”前后对照,愿望和结果截然相反,是“欲速”和“不达”的高度概括,要言而不烦。“骑马赶路”和“步行回家”是又一对照, 暗示“欲速”向“不达”的转化。“解下背包,扛在肩上”对照“把装有钱的背包在马背上捆好”, 委婉地道出欲速的落空。“随它去吧”和“我急着赶路呢”两句,前后重复使用,欲速之情溢于言表,不达之果隐含其中,增强了寓意的表达效果。
上一篇:《中国寓言·和氏献璧》寓言赏析
下一篇:《欧美澳寓言·四重奏》寓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