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澳寓言·放高利贷的》寓言赏析
一天,有位绅士死了,上了天堂。他很想见见一年前死去的叔父。于是他去敲人家的门。一个身穿白衣的男人出来问他:“您找谁?”
“请问我的叔父在这儿吗?”绅士问。
“你的叔父是谁?”
“是某某先生。”
“不,先生,这儿没有。您去敲那家的门试试。”
于是他又去敲那一家的门。只见里面走出一个胡子很长的先生。那先生问他:
“你找谁?有什么事?”
“我想打听我的一个叔父,是一年前死的。”
“您的叔父是谁?”
“是某某人。”
“这里没有这么个人。”
这样,他一连敲了好几家的门,还是打听不到他的叔父在什么地方。最后,他敲了一家的门,从里面走出个长着大尾巴的鬼魂, 问他说:“您找谁?”
“我想问问这里有没有我的一个叔父,他是一年前死的。我已经挨家挨户地问过,人都跑累了,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您的叔父叫什么名字?”
“叫某某先生。”
“没有, 先生, 这里没有这么个人。 您说说他是干哪一行的?”
“他是个放高利贷的。”
“要是那样, 您就不必白费工夫在这儿找了。要知道,放高利贷的人都是没有灵魂的呀!”
——西班牙寓言(吴秋林选编《外国民间寓言选》)
这则寓言不是比喻性或象征性寓言,而是一则诙谐性寓言。这种寓言的特点是寓庄于谐,用荒诞夸张的虚构故事,直接地嘲讽生活中的某类人物或事件。《圣经》中早有“财主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的故事,这种对为富不仁者的批评已经是高度夸张了;本则寓言更进一步,说高利贷者不仅不能进天堂,连灵魂也早被残忍和贪欲腐蚀掉了。长着大尾巴的鬼魂说:“您就不必白费工夫在这儿找了。要知道,放高利贷的人都是没有灵魂的呀。”这话似乎只是对寻访者的平淡劝告,实则饱含着作者的揶揄,入木三分, 非常锐利而幽默。
这则寓言采用了民间故事常用的“三叠式”结构,以加强表达效果,突出寓意。故事叙述绅士挨家挨户打听其叔父下落,重点写了三次问答。三次问答,大同小异。大同,是为了加深印象;小异,是为了避免简单重复,并推动情节发展。绅士第一次所见的人是一位穿白衣的男人,大概是个新死者的灵魂,他不敢肯定天堂里是否有绅士的叔父,所以劝绅士“你去敲那家的门试试”。第二次所见的人是一位胡子很长的老先生,大概是在天堂里住了很久,称得上“地方通”,所以断然肯定地说:“这里没有这么个人。”第三次遇见的是一个长着大尾巴的鬼魂,他开始的回答和老先生完全一样。至此,读者的悬念更强了,期待着出人意料的结果。于是故事突然转折,亮出“包袱”——寻访不到的原因是高利贷者没有灵魂。画龙点睛,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艺术感受。三个鬼魂的选择很有代表性,并蕴含着辛辣的讽刺。穿白衣的代表新住户, 长胡子代表老住户,还有一个大尾巴的代表什么呢?人是没有尾巴的,大概是升天的兽类。兽类尚有灵魂,而高利贷者没有灵魂,言下之意是很清楚的了。
高利贷是一种通过高利榨取别人血汗的残酷剥削方式,盛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高利贷者多心狠手辣,常常逼得负债者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因此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的义愤。所以, 中外文学宝库中都有一些谴责高利贷的佳作。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小说《高利贷者》中的高布塞克,都是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这则西班牙寓言,能避寓言之所短,没有正面描写高利贷者的形象;又能扬寓言之所长,用荒诞的情节和夸张诙谐的手法,发出令人振撼的诛心之论,其思想和艺术效果也是令人难忘的。
上一篇:《扬长避短,善之善者》寓言赏析
下一篇:《教育者的责任》寓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