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责任》寓言赏析
上古时候,有一对兄弟,一个叫罔,另一个叫勿。两人虽是亲兄弟,但其脾气却大相径庭。罔的脾气很急,有什么事必须马上做好,而决定做一件事时,事先也不肯多想想。勿刚好与他相反,是个慢性子,慢得有点让人受不了。无论碰到什么事,勿总是慢悠悠地说:“这件事么,随他去吧,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好的。”
这兄弟俩平时也就靠打猎找野果为生。别的季节还好,等冬天雪一下,大雪封山,再想找吃的就难了。所以这两兄弟每到冬天,总是饿个半死才能挺过来,饱一顿饥一顿的那是常事。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当今出了一位叫后稷的人物,正在教人种庄稼。这庄稼每年春天种下去,秋天就有收成,不用吃了上顿担忧下顿。听到有这种好事,兄弟俩马上心动了,罔对勿说:“兄弟,我一定要去找后稷,让他教我们种庄稼。”勿则说:“好啊好啊,慢慢来吧。”结果,罔把勿连拖带拽地带去见后稷了。
据说后稷的妈妈为有邰氏女,名叫姜嫄。姜嫄还没出嫁时,有一次在野外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刚踩上去,就觉得心口一动,回家后就怀孕了。十月怀胎后生下后稷,又觉得未婚生子,不好对人解释,就把他扔在了野地里。她先是将他扔在小巷子里,结果牛马从这巷子经过,居然全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个都没踩中。后来又把小孩扔到了冰上,想冻死他,结果有飞鸟飞来,将孩子全身都盖起来不让它受凉。姜嫄觉得这孩子有神灵庇佑,于是重新拾回来养大。因为这孩子被扔掉过,所以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弃”。弃长大后,发明了种地,人们这才称他为“后稷”。
罔和勿见到后稷,罔急匆匆地道:“后稷大人,我们兄弟俩每天都要为找食奔波,吃了上顿没下顿,求求你教我们种植。”勿则说:“后稷大人,求你慢慢教了。”
这个时候,后稷被尧任命为农师,专门教人种庄稼。他拿出一口袋种子来,道:“种地是这样子的,平出两块田,把种子种下去,然后……”不等后稷说完,罔一把抓过种子,一手抓着勿,道:“谢谢后稷大人,我都会了。”
回到家里,兄弟两个各平了一块田,将种子分成两份种了下去。一开始很顺利,两块田里都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罔和勿两人看了秧苗,心里都很高兴,觉得今年冬天应该可以不为食物发愁了。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两块地里长出了许多野草。这些草越长越茂盛,禾苗却长得越来越慢。罔见了,心头火起,马上连禾带草一块儿割下来,割出一大堆,全在田边烧掉了。结果禾苗没有了,杂草却又割了又长,到了秋后,田里什么也没结出来。再说勿,他看到田里的秧苗和野草长在一起,就说:“随他去吧,长点草没关系。”而任由禾苗和杂草长在一起的结果,就是粟米全长成了狼尾草,水稻也成了稗子,到了秋后同样颗粒无收。
兄弟俩面面相觑,知道今年肯定白辛苦了一场,到冬天又要饿肚子了。他们越想越恼,罔说:“一定是后稷骗了我们!”勿也气冲冲地说:“对,我们去找他算账!”于是兄弟俩又一起去见后稷。看见后稷,还没等他说话,两兄弟就争先恐后地叫苦道:“后稷大人,你也太不厚道了,你给我们的种子全是假的啊!”
后稷吃了一惊,道:“怎么了?”两兄弟又是争先恐后地说了一通。等问明原因,后稷笑了起来,道:“这全是你们的错啊。”罔和勿互相看了看,抱怨道:“这怎么是我们的错?我们够辛苦的了,天天都在做事。”
后稷道:“种地,不是只靠卖力苦干就行的。要知道,谷物是由人们培育而成功,不是自己从地里长出来的。所以,当春天河水解冻开始流动时就要耕地,第一场春雨落下就得播下种子,知了鸣叫的时候该锄草,还要施以粪肥使土地肥沃,用泉水来浇灌不致土地干旱。除草的时候,要除掉那些杂草,不让它们伤害庄稼的根,种田的时候,也要看看土质是否适宜,不能让它变种。水多排水,干旱灌溉,每一样都不能违背农时,这样秋后才有希望丰收。现在你们不向先辈学习,随心所欲地乱来,全然违背了自然规律,却不想想自身的错误,反而埋怨我给你们的种子不好,那怎么成呢?”
入选理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燕垒生语:
罔和勿种了两块地,先决条件完全一样。然而对于田里长的杂草,两人采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罔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打压,而勿则放任自流,得到的结果却是殊途同归,全都颗粒无收,而他们把这样的后果归咎为种子不好,去向农业神后稷抱怨。刘基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两种教育方法。结果,罔的庄稼和杂草一起被消灭了,重新长出来的全是草;勿的田里,禾苗都变了种,也成为杂草。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在中国人看来,是与养育同样重要的头等大事。在一个人生长的最初二十来年里,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可以说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走向。三岁看老,一个人出生到这世上,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第一笔的是父母,接下来就是老师的手迹。这张白纸究竟会成为一幅绚丽的图画还是一张满是污迹的废纸,这时候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一半。所以教书育人,远远不仅是一份干活拿工资的职业,而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老师,如同一个优秀的雕刻工,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必须将材料上不好的部分除掉,使好的部分雕琢得更完美。不同的是后者雕坏了一样东西,顶多损失了材料和手工,但前者教坏了一个人,却有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恶果。古罗马有个暴君尼禄,他继位时年仅十六岁,还是个未成年人,但这个少年皇帝在开始几年中表现出相当不凡的政治才能,宽厚仁慈,罗马当时进入了鼎盛时期。而这一切都与他的老师森尼卡的教导分不开。尼禄的母亲阿格里庇娜是个权欲极强的女人,尼禄继位后阿格里庇娜仍想干涉他的执政。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耳濡目染之下,尼禄终于转变成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连早期对他影响很大的森尼卡也被他下令砍断双手,最终克劳狄乌斯皇朝也在他这一代灭绝了。
尼禄的堕落固然有他本人的原因,但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嗜血狂,这个原本有希望成为一代贤明君主的少年,正是因为缺少正面的影响,导致他最终不好的下场。他是从血泊中继承皇位的,而登上这个位置后见到的又都是阴谋和血腥,就像在一张原本就已经破损的纸上再重重地划了几道伤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希望为人师表者能多想一想自己的责任,一颗种子发芽后,还需要细心的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原文回放:
罔与勿析土而农,耨不胜其草,罔并薙以焚之,禾灭而草生如初,勿两存焉。粟则化而为稂,稻化为稗,胥顾以馁。乃俱诉于后稷曰:“谷之种非良。”问而言其故,后稷曰:“是女罪也。夫谷繇人而生成者也,不自植也,故水泉动而治其亩,灵雨降而播其种,蜩螗鸣而芸其草,粪壤以肥之,泉流以滋之,其耨也,删其非类,不使伤其根;其植也,相其土宜,不使失其性。潦疏暵溉,举不违时,然后可以望有秋。今女不师诸先民,而率繇乃心,以遏天生,乃弗惩尔躬,而归咎于种之非良,其庸有愈乎?”
——明·刘基《郁离子·种谷》
上一篇:《欧美澳寓言·放高利贷的》寓言赏析
下一篇:《旁观者的冷眼》寓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