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雁奴》注释,意译与解说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④,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宋景文集》
【注释】
①瞑(ming):闭目。②陂(bei):堤岸、湖边。薮(sou):湖泽的通称。③束缊(yun):捆缚用的麻绳。④夜艾:夜尽之时,天快要亮的时候。⑤唼(sha):水鸟吞食的声音。
【意译】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性情特别机警。每次群雁夜宿的时候,雁奴独自不睡,为伙伴察看敌情。有时稍微听到一点人声,必定先号叫起来,群雁便相互呼喊着导引飞去。后来,乡里人就巧妙地设下计策,来迎合雁奴的需要。于是,他们先寻找好堤岸湖泽这些群雁常去栖身的地方,偷偷地布好了大网,并在大网旁边凿了好几个洞。天快黑时,人们各自拿着捆缚雁的绳子藏在洞里,等到天快亮时,就在洞外点起火来,雁奴先警觉了,急忙去把火扑灭。群雁惊醒了,看看周围没有什么动静,又栖息睡着了。于是就这样三次点火三次扑灭,雁奴三次鸣警,众雁三次惊醒,最后没有发现什么,众雁就指责雁奴报警没有根据,互相用嘴啄它、打它,然后又重新睡去。过了一会儿,火又点了起来,雁奴害怕众雁啄食,就不敢再鸣叫了。乡里人听到雁群没有声音了, 于是就举着大网捕捉, 大概十只就能捉住五只。
【解说】
也许,只有在群雁被擒的时候,它们才明白当初确实是错怪了雁奴,但是,此时悔恨已晚。而那只雁奴,或许和它的同伴一起被擒或许幸运逃脱了人们张设的罗网,但不管怎样,它的内心都是很悲伤的: 自己忠于职守,却招来同伴的攻击, 自己不负责任,又导致雁群的覆灭,也许,当初就不应选择“为群雁伺察”之职,如果自己和群雁一样, 昏头昏脑地睡觉,糊里糊涂地被擒,尽管命运同样不佳,但至少可以不承受心灵的屈辱和痛苦。我想,雁奴的这一心理许多人都曾经体验过,因此,雁奴的命运一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好人做不得”、“做良臣容易做忠臣难”,人们的这一感叹里包含了多少历史的悲剧,好人受冤、忠臣遭戮,这类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果说他们自己有“过失”的话,就在于他们恪尽职守, 忠于天良,而这又何罪之有呢!但历史却喜欢和人类开玩笑,而人们上当多了,也渐渐总结出不少经验, 于是,无所事事, 不负责任,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竟成了消灾避祸的妙方,假如雁奴昔日有了这一经验的点拨,恐怕也就不会蒙冤遭灾了。但是,人们的这一乖巧也许能保住个人的暂时安稳,但却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就像雁奴一时玩忽职守,就导致群雁被擒,如果人们都不负起社会的责任,人类的衰亡也就不会遥远了。
【相关名言】
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
——荀子
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
——捷克和斯洛伐克·伏契克
上一篇:《宓不齐·阳桥与鲂》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蒲松龄·雨钱》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