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盲者说》注释,意译与解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①,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②之曰: “子年几何矣?”曰: “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③?”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 昏昏然而行, 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 日月之光, 山川之流峙④, 容貌之妍丑, 宫室之宏丽, 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⑤知盲者之为盲, 而不知不盲者之尽为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 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 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⑥以为步之疾徐, 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 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 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 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 喜为非礼之貌, 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 见而不能远; 贤遇之品不能辨; 邪正在前不能释; 利害之来不能审; 治乱之故不能识; 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⑦踬⑧且蹶⑨而不之悟:卒蹈于网罗、入于陷井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听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某生无以答。
——《南山集》
【注释】
①操日者术:干占卜的行当。②吊:抚慰,慰问。③眇(miao):失明。④峙(zhi):耸立。⑤第:但,只。⑥陂(po):不平坦。⑦伥伥焉: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样子。⑧踬(zhi):绊倒。⑨蹶jue):倒下,跌倒。
【意译】
乡里有一个失明的少年,干占卜的行当,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叫他过来并抚慰他说:“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十五岁了。”“你什么时候眼睛失明的?”“三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十二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地行走、奔跑,不知道天地的广阔,日月的光辉,山川的形势,容貌的美丑,宫室的宏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我正为此来抚慰你!”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照你这样说,实际上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都是盲的。盲人何尝盲呢?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这是因为眼睛没有妄动的缘故。于人来说,我听到他的声音便知道他的姓氏;仔细分析他的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于走路来说,我能估计道路的平坦与否来确定步速的快慢,因此便没有跌倒的危险。我全力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以求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不那么急迫的事情,对于没有益处的事则尽量不去做;外出就靠我的占卜术来谋生。这样久而久之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当今世上的人,喜欢做出非礼的样子,构建一些毫无用处的景观。事情发生了而不能看见,看见了却不能远远地避开;贤淑与愚笨不会分辨;邪恶与正义在面前不会解释说明;利害当头不能仔细分析;天下治与乱的原因不能认识;诗书放在面前,事情随即而来, 整日沉思却始终不能会其要旨。倒行逆施, 胡作非为,跌倒之后犹未能醒悟:最后掉进罗网,失足陷井的人往往就是这样的。大凡老天对人也算是很厚爱的了,给人以运动和智慧的器官,但人呢,却辜负了老天的美意。那些动辄凭借它们而翻跟斗的人,难道就只有一只眼睛吗!我认为普天下那些整日里昏天黑地行动、奔走的,谁不是盲人呢?盲人难道就我一个人吗?我将藐视他们,认为他们还不值得我一顾盼。然而你却不为自己感到可悲而为我悲哀,不抚慰自己却来宽慰我!我要倒过来为你悲哀,给你安慰了。”那个书生默默地不知用什么话来回答他。
【解说】
少年盲者认为盲人固然是盲的,但那些不盲的人实际上也都是盲者,这种议论虽然不免偏激,但确乎也揭出了某种生活哲理。真正的盲人是盲于心而不是盲于目。如少年盲者, 虽然双目失明, 昏昏然以行,冥冥焉而趋, 行动有些不太方便,但于人生却有着深刻的体悟。他能够扬长避短,将主要精力贯注到自己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不做那些华而不实、危机四伏的勾当。他自食其力, 不寄人篱下,也不空耗时光, 更不投机钻营,为非作歹, 因此他的人生依然是响亮的人生。但那些双目完好,四肢发达的人,却辜负了上苍爱人的美意, 内心十分昏昧,不分贤愚,不辨邪正,不能远害避祸,不识治乱之故,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将蹈于网罗,入于陷井而毫不醒悟,这样的人, 岂不是盲于心,是真正的盲者吗?但这样的人不觉得自己可悲,反而要为少年盲者悲哀,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少年盲者年方十五便有如此深邃的思想,这显然是经过了作者的理想化,作者借此抨击了当时社会这样的一个丑恶现象:眼明的人不如眼盲的人,整个社会全为一群有眼睛的瞎子所主宰, 那个社会就算没治了。
【相关名言】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白居易
傻子自以为聪明, 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
——英国·莎士比亚
上一篇:《韩非·目不见睫》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松·磨石亡宝》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