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齐桓公好服紫》注释,意译与解说
齐桓公①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②。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 寡人奈何?”管仲曰: “君欲, 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 ‘吾甚恶紫之臭③。’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 公必曰: ‘少却, 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④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 境内莫衣紫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公,姓姜,名小白,五霸之一。②五素不得一紫: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这句话的意思是:紫的价格五倍于素还多。③臭: 气味。④郎中: 官员。
【意译】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整个国都的人全穿起了紫色衣服。这个时候紫绸的价格比素绸高出五倍还多, 这又使齐桓公担忧起来, 他对管仲说:“我爱穿紫衣,紫绸就贵得很,全城老百姓却也一个个都穿起紫衣来,我该怎么办呢?”管仲答道:“您既然想改变这种风气,何不试试自己不穿紫衣呢?对臣下说:‘我很厌恶紫色染料的气味。’此后遇到穿紫衣来进见您的臣下时,您就说: ‘稍退后些,我厌恶紫的气味。’”齐桓公说:“好。”这样一来,当天朝中官员就没有一个穿紫衣的;第二天,整个都城没有一个穿紫衣的;到了第三天, 整个齐国境内也没有一个穿紫衣的了。
【解说】
在古代社会中,帝王的爱好往往能左右一时代的风气,成为整个国民效仿与追求的目标。唐朝时,明皇宠幸贵妃,重用杨国忠,“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形成一代风尚;而到晚唐,李后主偏于辞章,荒废朝政,也使整个社会追求艳词丽句,倚声填词,达一时之盛。在这则寓言中,也同样由于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使得整个国都的人都穿起紫色的衣服来了。当然,国王的爱好既然能够形成某种社会风尚,他的反对也就可以促使某种风气的扭转了。在齐桓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议之后,齐国果然再也没有人穿紫色的衣服了。在此,读者可以对我国的一句成语“上行下效”有着更为形象与真切的了解。它可以提醒人们:在上者必须首先以身作则,才能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便是意料之中的了。还须值得我们今天的读者注意的是:作为古代社会中帝王与臣民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畸形的。帝王决定着臣民的荣辱,功名,升迁,他们之间是一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任何帝王的所谓表率作用,其实都不过是一种做作与表演,与我们现代社会中榜样的力量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情。因此,人们在欣赏这则寓言时,一方面必须认清“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的道理,同时另一方面还必须认清古代君臣关系中畸形的一面。这样,人们才能对这则寓言故事作出正确的阐述与评判。
【相关名言】
自觉有何长处,便当极力保存而更发扬光大;自觉有何短处,便当极力避免而更奋发有为。
——邹韬奋
上一篇:《柳宗元·黔①之驴》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庄周·齐桓公遇鬼》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