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鬼怕恶人》注释,意译与解说
艾子行水,涂①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患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艾子杂说》
【注释】
①涂: 通“途”。
【意译】
艾子从水路上经过,见路旁有一座庙宇,虽然很矮小,却装饰得非常精致华丽,庙前有一条小水沟,一个过路人走到沟前,发现水很深,渡不过去。他回身进入庙中,搬出一尊神像架在水沟上,踩着神像走了过去。随后又有一个人走来,看到神像被架在水沟上,叹息不已,自言自语道:“怎么能这样糟蹋神像呢!”于是小心翼翼地扶起神像,用衣襟拂去上面的泥土,毕恭毕敬地捧到庙里,安放在神座上,又拜了几拜这才走了。过了片刻,艾子听到庙中一个小鬼说:“大王在此为神,享受一方烟火,今天反遭愚人的侮辱,为什么不加祸于他,以示惩戒?”神说:“如果要降祸的话,就降给后来的那个人吧。”小鬼迷惑地问:“前面那人践踏大王,侮辱至极而不惩罚,后来的这个人,尊敬大王,反倒加祸。这是什么道理?”神答道:“前面那个人早已不相信鬼神了,我又怎能加祸于他呢!”艾子听到这里,感慨地说:“真是鬼也怕恶人啊!”
【解说】
惩恶赏善,这是人间常理;而据说阴间更是铁面无私,有些狡诈之徒能逃避社会的惩罚,却决不能躲过阎罗的折磨。可是这个大神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敢施祸于践踏他的人,却要加害于尊敬他的人。原来大神有着难言的苦衷。他并非不想惩戒“恶人”,只是前者根本不相信鬼神,大神的“魔力”无法对他起作用,奈何不得他罢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看来世间有不少事都是自己过于迷信而造成的。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了许多巫术的奥秘:由于人的迷信,再经过那些巫婆、神汉的暗示,从而驱动人体内的神经、器官等等作为反应,结果会出现“奇迹”。神都是人造的,而且人总是克制不住这种造神的欲望;对那些杰出的、伟大的、或者风云一时的人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会将他们神化,这既是人的善良一面,又是人的迷失之处。从原始社会到现代高科技、高文明社会,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制造偶像、崇拜偶像, 其实,“皇帝的心灵和补鞋匠的心灵是在同一模子里铸成的”。(蒙田语) 一切的神(天上的、地下的、人间的)都不过是某些人不正常的想象力的产物;人一旦能够破坏对奇迹、幻想、妖术等等的恐惧和希望,就像那个践踏大神的行人一样,“神”也就烟消云灭了。
【相关名言】
人若是能用成规来控制所处的环境,或人的遭遇若总是幸运的,那就永远不会迷信了。
——荷兰·斯宾诺莎
迷信若无遮掩是一种残缺丑恶的东西。
——英国·培根
上一篇:《《战国策》·骥遇知己》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钮琇·鬼误》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