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二人评王》注释,意译与解说
昔吴有二人,其①评王者。一人曰:“好。”②。一人曰:“丑。”久之不决。二人各曰:“尔可来入吾目中,则好丑分矣。”王有定形, 二人察之有得失, 非苟③相反, 眼睛异耳。
——《万机论》
【注释】
①其: 疑为“共”之误。一同。②好: 漂亮。③苟: 故意。
【意译】
过去吴国有两人,一同评论国王的长相。其中一个说:“国王漂亮。”另一个则认为:“国王长得丑。”争执不下,两人都说:“你可以钻到我的眼里来看看,那就能分出漂亮不漂亮了。”国王的容貌是客观的,而两人观察的结果却有好丑之别,这并不是故意要唱反调, 而是因为眼光不同的缘故啊。
【解说】
既然世界上还难以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更何况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的审美趣味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正是由于价值标准不同,人们面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本则寓言中,王的面貌无论怎样,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或美或丑只是两个评王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导出的审美判断。这里与其说“二人评王”评的是王的美丑妍媸,不如说他们争论的是各自的审美标准。许多事情上,价值标准原本是难分高下、强求一律的。即使两人能够钻到对方眼中,看到的结果确如对方所言,但那已不复是自己的眼光了。这并不等于要泯灭美丑妍媸的区别。王的面貌既是不以评判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历史积淀与社会风尚所形成的时代审美标准,也有不以人们主观好恶为转移的稳固性,审美判断原本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这两个评王者却仅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忽视对象的客观性,将自己的眼睛绝对化。明乎此,则应当领悟,我们既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尊重个体的主观选择,同时又须避免无谓的争论与扯皮,尽可能少做无用功。
【相关名言】
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人。
——德国·莱布尼茨
偏见是黄疸病,有偏见的眼睛看什么都是黄的。
——英国·波普
上一篇:《《战国策》·东门吴》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孟子·二子学弈》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