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世·打蚊》注释,意译与解说
过去有秃头染衣人,共儿持衣诣①水边。浣衣已,绞晒持归。尔时大热, 眼暗。道中见一树, 便以衣囊枕头下睡。有蚊子来饮其头血。儿见己父疲极睡卧, 便发恶骂云:“是弊恶婢儿②蚊子,何以来饮我父血?”即持大棒欲打蚊子, 蚊子飞去, 棒着父头, 即死。时此树神便说偈③言:宁与智者仇,不与无智亲。愚为父害蚊,蚊去破父头。
——《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
【注释】
①诣: 到。②弊恶婢儿: 骂人语。③偈 (ji): 梵语“偈陀(gatha)”的简称。意译为“颂”,是佛经中的唱词。
【意译】
过去有一个秃头染衣人,和儿子一起拿着衣服到水边漂洗。衣洗完了,绞出水,晒了晒,拿回家。这时,天气酷热,那人眼睛发黑,非常疲倦。路上发现一棵树,便把盛衣的袋子当枕头,在树下睡了。忽然一只蚊子飞来,呆在秃头上吸血。儿子见父亲因太疲劳而睡得很沉,便狠狠地骂道:“这个下贱虫子,为什么要吸我父亲的头血?”顺手操起一根大棒向蚊子打去,结果蚊子飞了,打着了父亲的脑袋,当即死了。这时,这棵树的神灵便作了一首偈道:只能跟聪明人结伴,不能与蠢人相亲。这蠢人为父打蚊,却一棒使父亲送命。
【解说】
佛教是讲究人的慧、明、识之类先天因素的。但真正的佛教,却并不排斥、鄙视那些钝根者,而是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个个都可修行。说这个故事的人那样看不起无智者,大概还不是真正的佛徒。在生活中,与愚人相处的确没有趣味,他们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久与愚人相处,连自己都会智能低下。这个故事中的愚儿是无趣之极致,把他父亲的性命都给结果了。所以虎豹不与犬羊为伍,鸿鹄不与燕雀为群,真正的豪杰常愿到激烈的斗争环境中锻炼,在英雄群中博采众长,然后成就自己。刘邦善于将将,韩信善于将兵,原因之一,即是刘邦善与豪杰为伍,而韩信还稍逊一筹。不过应当看到,在现实中,像这样的愚者虽然与之相处没意思,但防之还是甚易的,只要疏远他就可以了。倒是有些智者,他们未必就不用这种方式打蚊啊!明明目标是大A,却在小B身上大做文章,最后达到结果大A的目的。西汉七国叛乱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也就是说替皇帝打蚊子,但他们不是派刺客,而是派大军,气势凶猛。如果大军真的到来,恐怕皇位不让也得让了。而这一类打蚊者,倒让你躲都很难躲,这不更可怕吗?
【相关名言】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荀子
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的。
——意大利·塞涅卡
上一篇:《郑文宝·打草惊蛇》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庄周·拊马不时》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