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高山流水》注释,意译与解说
伯牙①善鼓琴,钟子期②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列子·汤问》
【注释】
①伯牙:古代传说人物,相传生于春秋时代,善弹琴。②钟子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意译】
伯牙擅长于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听音。伯牙弹琴,心里想着登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峻得像泰山的样子!”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钟子期就说:“妙啊,浩浩荡荡,就像江河奔流的样子!”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能准确地听出来。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停留在岩石之下,心里悲伤,就拿琴弹了起来,刚开始时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的乐音。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旨趣是什么。于是,伯牙放下了琴,叹息着说: “好呵!好呵!您的听音的功夫实在太高明了,您心里想的就跟我心里想的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解说】
伯牙与钟子期恰如一个躯体的两半, 少了哪一半都不能成为完整的生命,任何一半的细微颤动都必然带来另一半的共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两人心灵的高度契合令人感佩,因此,他们的故事便成为 “知音”的典范, “高山流水”便成为 “知音”的代名词。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无数名言警句都表明,知音难得,可知音一得,那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人生漫长困顿的奋斗历程中,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之网中, 每个人都会获得无数的或痛苦或欣慰或苦涩或舒畅或悲哀或明快的体验,这些体验在人的意识深处冲撞交织,唤起强烈的“交流”的愿望。人们希望在彼此的坦诚交流中寻觅人生的真谛,探求生命的真理,并由此获得生存的力量。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既有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优美传说,也有李清照、赵明诚相濡以沫的感人佳话。然而,令人悲哀的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化,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却带上种种灰色的因素,互不关心、彼此利用、尔虞我诈、“窝里斗”的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下,人与人的心灵隔膜竟滋生出“他人就是地狱”的名言!现代人开始走向空虚、孤独、无聊的困境,“高山流水”的优美故事听起来早已不啻是空谷足音。难道,“高山流水”式的心灵契合真的会一去不复返吗?不。尽管是空谷足音,可它毕竟依然存在;尽管我们面临着现代文明的挑战,可我们毕竟拥有深厚的儒家文明根基。我们呼唤儒家文化的复兴,我们期待人人都能获得自己的知音。
【相关名言】
生无知心交,明珠空照乘。
——孔尚任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上一篇:《司马光·饭车擅高》注释,意译与解说
下一篇:《刘基·“火”“虎”无别》注释,意译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