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本末倒置
【溯源】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释义】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即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贤明而有见识的女人。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起初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被大臣触龙说服,把长安君送到了齐国为质。齐国便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你们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也还好吧?”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赵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智慧语林】
本末倒置,涉及的问题应当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迷惑和判断力失误。放大局部和细节问题,轻重不分,最容易造成思维的失衡。比如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对青少年有着巨大吸引力。这些目眩神迷的东西,使得他们的眼光离开了书本,身体离开了学校,注意力离开了学业,从而荒废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停止了前行的脚步,做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傻事。离开了知识,他们的人生永远站在了低处,永远不会了解高处的美景,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上一篇:望梅止渴典故故事|望梅止渴释义
下一篇:枯树生花典故故事|枯树生花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