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房屋村落名言大全
佳句宝典
“暧暧 (ài’ài)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成仓廒,四下都是马草堆,中间有两座草厅。
盛开着的丁香花、紫罗兰、玫瑰花如锦绣般灿烂鲜艳,把这座古老的住宅,衬托得更加幽雅、美丽。
远处,一座座高楼大厦,在夕阳雾影中,披着五彩缤纷的薄纱,像一个个风姿奇特、亭亭玉立的仙女。
这是一座气派十足的建筑: 飞檐翘角,台楼环廊,楼高三层,拔地插天。楼上绘有五彩斑斓的各式图画,辉煌瑰丽,宏伟轩昂。
楼顶的琉璃瓦,远看,像女同学穿的百褶裙一样,风吹来,似乎在舞动。
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 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 字,陈抟老祖写的; 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城里,除了粉墙青瓦的高楼大院,还有许多破旧的民房鳞次栉比地错杂其间,这里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片断精选
这个酒店的所在地名叫独石,是去红石崖海码头的必经之路。这一带山陵的地层,都从石根土脉中隐映着浅浅的红色,似是表现这个地方的荒凉与辛苦。围绕着三五人家的小村落,全是些大叶子的柞树与白杨。道旁,三间乱石堆成的屋子是一所多年的野店,本来是大块白石砌成的墙壁,都被烟火熏得黯黑了。石屋前荆棘编成的栅门上斜悬着一个青布的招帘,正在一棵古槐树下横出的老枝上飞舞着,这已经包含了无限的古诗的意味。
走进敞着门的小屋,明媚的阳光从窗里又洒进一两点来,使古铜色的家什更加增添了几分肃穆。泥地上建了一个小灶,早晨灶里留下的余温仍温暖着小屋。走进里间,迎面一个雕花的暗紫色方桌,上面摆了一只残破的花瓶,几枝将蔫的梨花却仍透着温柔。一只方盒,里面盛着一些布片、线头。方桌上方悬挂着一只镀花的暗紫色圆镜,它和方桌融成不可分割的一体。
故乡的小木屋别具一格,虽说不很美观,但住在里面,可以享受冬暖夏凉的温馨。小屋大都是由一块块木板组合而成的,一般都只建两层。楼梯也是用木板制成的,踏上去,“嘎吱” “嘎吱” 地响,就像秧歌小调,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
沿着一条小街,一幢幢小木屋紧紧地挨着,几乎不留一丝缝隙。这样一来,人们经常会闹笑话——走错了家门。可是,善良的邻人总会热情地招呼你进屋,泡一杯香茶,面对面地寒暄一番。
“细雨润草绿,微风沁花香。” 春天的小木屋别有一番情趣。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嫩草叶上的点点水珠,宛若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小木屋前的一方草地里,虽积着清清的雨水,可我们中的一些顽童总爱光着脚丫子在水里扑打着。水花飞溅,弄得身上的衣服都湿了,却不断地挥动双手,非常开心。
我来宏村那天,小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这儿的巷子很窄,我撑一把伞,便把巷子填得满满当当的,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我不得不惊叹宏村人的智慧。宏村是有名的 “牛形村落”:西面的雷岗宛如牛首,村头有两棵大树,像两根粗壮的牛角,直插云霄。一棵是红杨,一棵是白果,象征红白喜事。村后,有个清澈见底的湖,恰似硕大的牛胃。那贯穿山村的水渠,自然是曲折的牛肠了。整个村子,形状酷似一头卧牛。几百年来,生活在宏村的人们,也像勤劳、温驯的牛一样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卧看云起云落,笑观世事变迁,是那么平和、安详。
来过宏村的人,都赞叹宏村的精致。这里的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就像一个模型,浓缩了皖南悠久的文化和独有的韵味。不仅如此,宏村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令人钦佩。这里每家的厅堂,不论贫富贵贱,都要摆上一只钟,一个花瓶和一面镜子,谐音为“终生平静”,这便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于是,宏村人念了书,便去大千世界闯荡,做一个小小的官或商人,功成名就后,他们再回到这个小小的村庄,盖一幢小小的房子,建一座小小的花园,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的世界。一旦实现这小小的理想,他们便满足了。
当你坐上汽车在闽西南大地上行驶时,凭窗远眺可以看到绿林间冒出一朵朵大大小小的“蘑菇”; 当你站在山顶俯瞰大地时,溪水边、山脚下,仿佛降落着许多天外来的“飞碟”。不,那是我们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土楼。近看,它像堡垒一样,土里土气,但里面结构却很别致,曾被誉为 “世界民居的奇葩”。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先生参观后,激动地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农村建筑模式”。
土楼本是由土夯墙筑起的楼房,形状有方形、圆形两种,而圆形土楼则最富有客家土楼的传统特色。从外面看,土楼的外墙围成一个大圆环,一般有三至四层那样高,人们称它为外环楼,是供饮食起居用的。一跨进大门,只见楼内有楼,又建了一圈内环楼,它比外环楼低一至二层。内环楼中间特大的一间是中心大厅,它是同宗们重要的活动场所,逢年过节,亲人们便聚集在这儿,祭祀祖宗。大户土楼在大厅里还设置戏台,过年或闹元宵,大人、小孩便聚集在台下看《王昭君》 《珍珠塔》 《赛竹马》……
“振成楼” 是土楼中的佼佼者,除了内外两环楼,在外环楼外侧还有左右对称的半月形馆舍相辅,从整体上看,俨然是顶“乌纱帽”。外环楼高20米,有四层,各层呈八卦形,每“卦”六间,每间窗户前后相对,夏天门窗一开,凉风习习。冬天,关上窗户,人们就像在温暖的摇篮里,冬暖夏凉。每“卦” 之间有防火土墙相隔,如果一 “卦” 失火,土墙便阻止火势蔓延。内环楼有两层,楼上有镂刻窗花、铁制图案栏杆。中心大厅有狮子石雕,琉璃瓦屋顶。墙上有许多古今名人的题词,借以勉励后代子孙创造新奇迹。
在土楼集中的洪坑村,开辟了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可以品尝客家风味小吃,可以欣赏土楼书画雕塑展览,可以购买客家土特产品。在振成楼右侧半月形的耳房里,展示着客家文化精品,那质朴的斗笠,绣花的围裙,小巧的火笼,闪光的纪念章,书画雕塑展引起游人极大的兴趣。振成楼内 “舞龙闹春” “客家婚俗” “作大福” “丰收乐” 等既有中原传统文化特色又有客家独特风情的民俗表演,更是令人驻足忘返。
庭院的后面便是著名的“百草园” 了。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以生花妙笔道尽了园中的斑斓色彩、盎然情趣。百草园,其实只是约有两三亩地的菜园。园子的西北角,还有一个方形的小园。那里有个清水坑,是青蛙游泳的地方。过去,等石蒜花一盛开,小孩子们就争先跑到这冷清的地方来,幼年的鲁迅当然也不例外。放眼望去,园子里杂草丛生,开出来的地里,种着油菜、荠菜、蚕豆、萝卜、黄瓜……随着季节的转换,野草和各种瓜菜都在竞长。我俯身侧观,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导游告诉我们,那狗尾似的蛐蛐草,是用来逗蟋蟀的;那可以治病的车前草被称作“官司草”,用它的茎对折互拉,可以比赛输赢;那蒲公英一团团的白绒毛随风飘舞,使我的心儿也跟着飞起来。此外,那秋蝉的长吟,云雀的欢叫,游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曾使鲁迅神往,他常常坐在光滑的石井栏边,倾听、揣测,然后去寻找……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说就是从这里起步的。难怪先生能将园里的昆虫、花草描写得惟妙惟肖。
从鲁迅故居出门东行百余步,过小石桥,有一扇朝北的黑油竹门,里面便是三味书屋了。书屋中央高悬着一块写有“三味书屋” 的匾。在匾的上方,有一幅巨大的松鹿图,两旁的对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这里画的“鹿” 是“福禄寿” 中“禄” 的谐音,这画和对联当然是鼓励读书人好好读书,以便将来去追求功名利禄。窗前壁下,放置七八张桌椅,形状各异、参差不齐。鲁迅的书桌在书屋东北角,遗憾的是,上面的“早”字被管理人员保护起来,我们谁也没能一饱眼福。那三味书屋的“三味” 又指哪三味呢?原来,这个典故出自宋代李淑君写的《邯郸书目》: “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 (xī hài),是为书三味。” 这是说,前人把经、史、子三类比作三种不同方法烹调的肉食,“三味”,就是劝人们读书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多咀嚼、多寻思。当然,这些典故和道理,鲁迅当时都是不知道的。
上一篇:《野兽·虎》状物作文写作技巧
下一篇:《建筑物·园林陵苑》状物作文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