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品·瓷器名言大全
佳句宝典
江西景德镇盛产瓷器,向有“瓷都” 之称。
传统的名牌产品有柔和雅致的釉下青花瓷和色调淡雅又有立体感的粉彩瓷。
经过长期的发展,景德镇瓷更加精美,人们常以 “声如磬、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 来赞美这里的瓷器。
景德镇瓷器制作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在隋代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在唐代,这里生产的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
在灯光下,这只茶杯通体晶莹,半透明的杯身和典雅的图案,形成了一种自然柔和的美。
有人咏之曰: “九天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种纯白、半透明的瓷料就是瓷中上品——高白釉。
片断精选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提起鸡缸杯,熟悉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在1999年香港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一件完好的明代成化斗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元,是当时中国古代瓷器的最高成交纪录。可以说,正是由于鸡缸杯在拍卖市场的优异表现,引发了全世界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度关注。
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青花龙纹扁壶群冠众器之首,其形高大俊美,胎细釉润,纹样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画而成,色泽鲜丽浓重,传世实物屈指可数。蓝地白花折枝花果纹盘是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传统产品,在各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最为精美。
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被誉为德化瓷坛的三朵金花。在瓷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观音,在众多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中,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瓷雕令人叹为观止: 这尊观音身着宽袖大衣,长裙曳地,赤足立于波涛汹涌的海浪莲花座上,飘然渡海。既表达了观音的温柔性格,又颇具男性特征,超凡绝尘,充满智慧,文静慈祥,极富人情味和亲切感。
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粉彩鹌鹑图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绝世佳品,这种在彩料中采用金红着色,并运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艺,不仅能将图案的阴阳向背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比传统的五彩色泽更柔和淡雅,特别是配上细白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让人有爱不释手之感。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通花瓶以纯白瓷泥打坯,质地皓白皎洁。四周是由一道镂通的花格小方窗组成,因而得名。小花窗之上又镶嵌各种婀娜多姿的瓷花,总体形状高雅灵秀,精美华贵。
通花瓶分成瓶颈、瓶耳、瓶身和瓶座几个部分。瓶颈长短不一,形状各异,根据艺人制作的需要而定。像我家客厅里的通花瓶,瓶颈呈喇叭状,两边镶上两只镀金瓶耳,显得匀称庄重。最吸引人的部分要算瓶身,这是通花瓶的主体部分,里里外外共有三层,内层是一道道花格窗,由多种图案组成,有呈菱形的,有呈方状的,线条各异,富于变化。外层镶上五颜六色的瓷花,有美丽动人的牡丹,独傲风霜的秋菊,枝叶扶疏的玉兰……瓷花瓣瓣活色,朵朵生香。瓶身的最内层空间称为 “瓶胆”,可以按不同季节,由主人插上各种应时鲜花,同瓶身四周的瓷花虚实相映,饶有兴味,大有喷芽吐艳,竞相开放之感。瓶座是一个乌黑漆亮的底座,熠熠生辉的通花瓶放在上面,让人看了觉得很是稳当。
随着瓷艺的不断创新,通花瓶的造型日益精美,各呈异彩。最近我们到枫溪陶瓷陈列馆参观,看到一个巨型瓷艺花瓶,高达一米半,名为“琼囊通花瓶”,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光它的瓶身内外就分五层,其中有古典名著《红楼梦》 的人物瓷塑。你看: 那是“太虚” 牌楼,楚楚动人的警幻仙子手捧“金陵十二钗副册”,正在向怡红公子指点迷津。透过小方窗和花格墙,还隐隐约约闪现着“十二钗” 的绰约丽影,给人一种 “太虚幻境” 无边无尽之感。
《五彩鹭莲尊》: 清·康熙 (1662年-1722年)、高45.4厘米、口径22.9厘米、足径15厘米。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时,陶瓷的制作达到鼎盛。其中康熙时的五彩在此时彩瓷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五彩鹭莲尊》是“五彩” 的上品,应用了釉上的蓝、黑及金彩,瓷色浓艳多姿。而新创的笔蘸金粉,绘图于瓷器之上的技法,形成的笔触与蓝、黑彩相同,使图绘的画面更加细腻,增添了一种富贵的金粉气质。
纯纯的白色釉上,制器者用平行的构图,将舒展的荷叶、盛开的花朵、毛茸茸的花杆、伸头的鹭鸶、蝴蝶、水草,合绘于圆形的器身,景物繁多,却彼此缠结不乱。大概是因为迎合弯曲变形的处理,画面中的个个事物,无不令人生出一种随波摇动之感,这大概要归功于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对颜色、器型的深人体悟。
看过器物,你不得不佩服制器匠人的良苦用心,在舒展、大气的荷花足下,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开的花朵奇奇怪怪,形态可笑逗趣。就在像模像样的荷叶上,也毫不在乎地作上了几个被虫咬穿的破洞,为画面增加了不少趣味。观察整个画风,放纵、饱满、圆熟、色调明亮、艳丽,枝叶盘结,花朵秀美,好一幅生动的塘中花色图。
上一篇:《日常用品·扇子》状物作文写作技巧
下一篇:《花·茉莉花》状物作文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