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躁,打好事业基础
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在一个矛盾丛生、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汉成帝、哀帝以后,社会矛盾就越来越尖锐,王莽建立了国号为“新”的王朝后,使得本来已经大乱的社会更加混乱。各地的反莽斗争风起云涌。王匡、王凤率领发动了绿林军起义;樊崇领导青州饥民发动了赤眉军起义。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秀的哥哥刘縯、刘玄在舂陵,刘秀与李通的从弟李轶在宛城,同时起兵。由于刘氏为西汉皇族,所以人们把他们领导的起义军叫做汉军。不久,汉军与绿林军结为联军,共同打击王莽军。
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但在此时,义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南阳一带的豪杰人物,都认为刘縯有威望,治军严明,最为合适,而新市、平林军的将领们大都喜欢散漫放纵,他们担心立了刘縯以后没有自由。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策划拥立刘玄为皇帝。
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并封了一大批官员,封刘縯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一个月后,刘秀与诸将分兵而进,攻下了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县)、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包围了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这引起王莽的极大恐慌。他立即征调了全国兵力42万人,号称百万大军,由王邑、王寻两员大将率兵向宛城进发,围困昆阳。
面对王莽军队的进攻,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城中,想各自回本土自保。对于是否能守住昆阳城,起义军将领意见颇不统一。外有敌军压境,内部军心浮动,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刘秀表现出大智大勇的军事才能。他冷静分析,力排众议,主张集中兵力坚守昆阳,争取其他外援夹击敌军。
他说:“现在来敌强大,并力抗敌,还有打胜的希望,要是分散,必然被消灭。而且宛城还没攻下,来不了救兵,昆阳一失,一天之内,各军也就全都覆灭。”刘秀又向大家讲了他的战略主张和战术要求,得到了将领们的一致同意。
当时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刘秀留下王凤、王常守城,趁着敌军尚未合围,刘秀只带13名骑兵从南门突围,到郾城和定陵去调集援军。
刘秀到郾县、定陵一带,把那里的军队全部集合起来救援昆阳。当时许多将领们舍不得财物,要求留一部分兵力看守。刘秀说:“现在我们的目的是打败敌人,如果被敌人打败了,脑袋都保不住,财物还有什么用?”于是把全部军队都带到了昆阳。
刘秀亲率步兵、骑兵一千余人,在距敌军四五里的地方摆下阵来。王邑、王寻派数千人前来交战,刘秀身先士卒,率军冲入敌阵,大败敌军,首战告捷。士气为之一振。将领们都非常高兴,准备继续前进。这时,绿林军已攻下宛城,但消息还没有传到昆阳,因此刘秀并不知道。
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刘秀决定诈慌敌人,他派人拿着他亲笔写的“宛下兵到”的书信送往昆阳城中,故意把这封信丢在路上。王寻、王邑拣到信看后,以为宛城的增兵已到,心中十分恐惧。
刘秀继续率军前进,结果敌军连连败退,刘军杀敌近千人,士气大振。刘秀于是率领三千敢死队,从城西直冲敌军的中军地带,昆阳内外的起义军形成夹击之势。王邑、王寻轻敌守营,结果大败,落荒而逃。
昆阳一战,使王莽政权受到了沉重打击,王莽为之坐立不安,忧懑不食。同年九月,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起义军推翻新政。
在整个对王莽的战争中,刘秀有勇有谋,指挥若定,表现出智勇双全、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将风度,为王莽政权的覆灭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刘秀在起义军中的威望。
随着刘縯、刘秀兄弟的威名日益扩大,新市、平林军的将领们心中不安,劝刘玄除掉他们。而刘縯手下的人对刘玄当皇帝一开始就不服,公开拒绝刘玄的任命。刘玄担心刘秀兄弟影响他在更始政权中的地位,于是与农民将领共谋,杀害了刘縯及其部下。
刘縯的死,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刘秀表现出遇大事而沉着冷静的胸怀与气度。刘秀赶紧回到宛城请罪。当刘縯部下的官吏去迎接他、慰问他时,他只是寒暄几句,表示过错在自己,不与来人私下交谈,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刘玄见刘秀没有反对自己的意思,便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而刘秀每当独居,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
但刘秀明白,尽管暂时消除了刘玄等人的猜忌与疑虑,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避开险恶的环境,寻求更大的发展,刘秀一方面韬晦隐忍,同时暗中扩大势力和影响。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刘玄的军队相继占领了长安和洛阳。刘玄准备以洛阳为皇都,命刘秀前往修整官府。刘秀到任后,严肃整顿,他安排僚属,下达文书,对所有官吏的装束服饰,全都恢复汉朝旧制,非常庄重威严。
同年十月,刘秀奉更始帝刘玄的命令,以破虏将军兼大司马的名义出使河北,稳定那里的局势。这时的河北形势十分复杂且不稳定,刘秀虽然希望早日摆脱更始政权的限制,但也对在河北的发展信心不足。这时,冯异、邓禹等的建议,使他坚定了信心。
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处,就考察官吏,按其能力升降去取;平反冤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吏名称。当地的官民皆欢喜,非常敬重刘秀,争相持酒肉慰劳,刘秀一律不接受。
这时,河北的王郎谎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利用河北地区一些豪强地主,在邯郸建立了一个新的割据政权。王郎为确保自身利益而排挤刘秀,悬赏10万户通缉刘秀。刘秀几经逃难,最终在河北站稳了脚跟。
其后,刘秀亲自率大军包围了邯郸。王郎军被消灭,王郎也被杀死于逃跑途中。这样,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基本上为刘秀所有,河北成为他脱离更始政权、创建统一大业的重要基地。平定王郎后,刘秀发现官吏与王郎勾结一起的材料有几千份,这使许多人惶恐不安。刘秀一律不看,把王郎的官吏召集起来,当面一把大火烧掉。他说这样做是“令心怀不安的人放心”。
刘秀在河北的影响引起了更始帝的不安。为了削弱刘秀的权力,刘玄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并命令刘秀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与有功的将领赶回长安去。刘秀明了这一意图,便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应征去长安。
更始三年(公元25年)秋,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刘秀调集各郡兵力,先后在馆陶(今山东馆陶县)、薄阳(在今湖北省满城县)等地击败并收编了铜马、高湖、重连等农民起义军。这个时候,以樊崇、逢安、徐宣等人为首的赤眉军,正迅猛地向长安进兵。刘秀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即将到来,他一面派将军邓禹率精兵2万向关中一带进发,相机行事,同时选定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势险要、财物富实的河内郡(治怀县,在今河南武涉县)作为进取中原的立足点,巩固自己。
刘秀先用文武兼备的寇恂任河内太守,冠以“行大将军事”的御号。让他保证军粮供应,训练士兵和战马,阻挡外面的军队。刘秀又在孟津(今孟县以南)部署重兵,时时窥视洛阳。一切准备就绪后,刘秀又带领一支军队回到冀中、冀北一带。当时许多将领纷纷给刘秀上尊号,要他称皇帝,刘秀一律拒绝。
将军耿纯对刘秀说:“将领们离开亲人和家乡,跟从您出生入死,目的就是实现封官拜爵的愿望。现在您迟迟拖延,违背大家的心愿。恐怕他们会产生离去的想法。”至此,刘秀相信了将领们要他当皇帝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并非是假的。
冯异是当时刘秀最亲密的人,自从刘秀任司隶校尉以来,他一直在身边,陪同和照顾刘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刘秀到高县后,把冯异从洛阳前线召回,向他询问天下的形势。冯异对刘秀说:“更始皇帝的败局已定,考虑宗庙社稷的问题就在大王你了。应当听从众人的主张。”这坚定了刘秀称帝的决心。
这样,刘秀不急不躁,稳打基础,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于公元32年六月己末日筑坛告天地群神,当了皇帝,改年号为建武元年。
上一篇:不居功,甘愿低处
下一篇:不求富贵求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