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原典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释
以前有人说:“放弃自己家中的大量财富,却模仿乞丐拿着钵挨家乞讨。”又说:“一个暴富的穷人不要老是向人家夸耀自己的财富,谁家的灶台里不冒烟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用来劝说那些看不清自己的人,另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炫耀自己财富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的人应当彻底戒除的。
解读
“面子”厚度要合适
人都好面子,面子问题,往往和对错功过无关。面子的得失,只是个人的一种感受。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不屑为之,认为很失面子,有的人却钻窟打洞地找着去做。“要脸”与“不要脸”也只属于公众臧否,属于道德评价的范畴,但它却是衡量做人底线的标准。有的人太好面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听到一点点嘘声,就面红耳赤,坐立难安;听到赞扬就开心莫名,忘乎所以。有时会为了面子妄自菲薄或是自夸自傲。
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每个人都希望有值得别人敬重的尊贵之处。家里虽有万贯财宝,可是却要学者乞丐沿街乞讨,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妄自菲薄的人不去思考自己的价值。天下万物,独一无二,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自尊也要有个度,不要自尊的是无耻之徒;而过分自尊反而容易走向自卑,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吃亏的还是自己。
鲁迅的《彷徨》中有一段高老夫子的故事:
“‘尔础高老夫子’?谁呢?你么?你改了名字了么?”黄三一看完,就性急地问。
但高老夫子只是高傲地一笑;他的确改了名字了。然而黄三只会打牌,到现在还没有留心新学问,新艺术。他既不知道有一个俄国大文豪高尔基,又怎么说得通这改名的深远的意义呢?所以他只是高傲地一笑,并不答复他。
……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线装书订眼穿线的地方——编者)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他猜想这是自己的疑心,其实谁也没有笑;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书本,慢慢地讲下去。当初,是自己的耳朵也听到自己的嘴说些什么的,可是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嘻嘻嘻!”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又仿佛看见这笑声就从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来。他便惘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豫备室大踏步走。
高老夫子就是一个略有学识的女老师,她之前写过一篇响当当的文章轰动学术界,受到了很多人的恭维与赞美,就认为自己是很厉害的。受聘于女子学院,给一些女性讲课,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饱受争议的,她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由于仿佛听到嘲笑声而愤怒,从而讨厌这些想要学习的女性,她却忘记自己也是女性。读书人最忌讳妄自菲薄与自夸自傲,这会使人迷失自我,看不清外界。
没有实力,还夸耀自己,比如,用收藏精品书来装饰自己,却从未认真地读过。自夸自傲,只能满足自己的一份卑劣的虚荣,其实精神财富极度匮乏。
做学问的人,要懂得丈量一下自己的“面子”,厚了,磨薄;薄了,打糙。这样才能做一个冷静、睿智、沉稳踏实的人。
人生智慧
人贵有自知之明,认清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地发挥优点,不断地改掉自己的缺点。要知道,天地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那种心境,就无权去评说别人。为人处世,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自夸自傲。
上一篇:功劳且勿骄矜,罪过当多忏悔
下一篇:厚德载物,乃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