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夷心相編述疏自序》原文与赏析
蘇文擢一九八九
心相編,舊題陳希夷撰。史稱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名號皆出於莊子 逍遙遊,而希夷先生,相傳為宋太宗取老子語而稱焉者也。先生學究天人,貫通三教,生平行事,若神龍變見而不可方物。傳鎖鼻之術,一睡經年,忽狂笑墮騾,知天下大定。其他傳說滋多,類難究詰。惟先天易學,實開宋儒理學宋元道教內丹之傳,而著作不少槪見。
世傳指玄篇及龍圖序耳,四庫提要僅錄案節坐功法於道家存目,錄河洛真數於術數存目,皆指為託名,抑二書亦僅養生算命之術,初無關乎聖賢立教之旨。考宋書 藝文志於易錄易龍圖一卷,於道錄九室指玄,於五行錄人倫風鑒一卷,未嘗見心相編之名。海隅書不多,以予所見聞,陳宏謀於乾隆七年輯訓俗遺規,實載是編,而卷一序目,置諸朱子、陸象山、張正甫之後,意者書出於南宋之末,宏謀通人,宜有所受。厥後道光間拜海山房几上書,同治間惟德堂五種,皆以訓俗遺規為據信。觀其百餘條中,自成偶句,辭氣時不免俗下,未必出於陳摶之手,或者門人後學,本其所聞,錄存懲勸,亦如周公大誥,孔明教令,李密謂所對者凡人,立言不得不碎耳。且其說常以科名利祿以為勸,破家喪人以為懲,此則曾文正所云「中智以下,不能自完其性分,大抵無勸不趨,不懲不改,聖人因而導之以禍福之故」。然是說也,合乎古未必適乎今,行乎下愚,未必通乎智者,則懲教之術,有時無用。
予猶有取於斯編者,誠以人之所以為人,初無分乎賢愚才庸貴賤貧富,其修己立業,要歸於吾心之所安。一心而果善歟,形乎四肢,行乎動靜,如兩間生氣,萬化流行,無一日而可息。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小之為一家,大之為國族。群體之安和樂利,皆人人一念之積而已。其反是者,為自私,為暴戾,為利爭,為權鬬。舉世為權利為徵逐,取奪於人者惟恐其不多,而不自養其惻怛之誠,悲天憫人之念。一人行之其孽小,眾生共業其禍大。今試蒿目而憂當世之患,彼利爭而剝奪,權鬬而屠殺,亦人人一念之積也。
嘗讀希夷自題像贊曰:「一念之善,天神地祇。祥風和氣,皆在乎此。一念之惡,祅星厲鬼。凶荒札瘥,亦在乎此。是故君子慎其獨。」參之心相編,其理若合符節。夫以一念纖芥之微,其善惡取應於不可必之冥漠猶且如此,而況乎取應於一身一家以及其子孫哉!
自道藏收太上感應篇一書,宋史 藝文志因之,自宋以來,家絃戶誦者幾及千年。碩學如朱珪,謂「其詞理質奧,微顯闡幽,信乎三代之真言」。鴻儒如惠棟,且采摭經史,詳為注釋。故知敦人本,正心術,凡在含生,宜無自外。不得自詡識時務、明學術,詆以非科學、近迷信,而目空之也。
夫論形不如相心,其說本於荀子,而特切於感應。感應期於天,而心相操之人。期諸天者,不外乎吉凶休咎、生死禍福;操之我者,要不離乎仁厚忠信、禮義廉恥之大閑。以此相人之心,以此自相其心,即以此心為人所相。如使俯仰真無愧怍,其受福也,固欣然居之而不疑,或者為善而受禍,亦泰然處之而無怨。彼不肖者得禍為常,其得福者為倖,雖窮凶極惡之人,其得報之為常為倖,亦必捫心自覺。飲水自知,方寸隱微,無所逃於天地。此編所以揭人心之大源,宜為從政司教所切身受用。
近世昌人權而不言人性,爭民主而不先民德。物畜而制之之餘,所以養人者,往往還為人害。人無戒慎敬畏之心,爭為倡狂肆恣之言行。公然著書立說,以道德為謬妄,以文化為夭殤,以人性為虛幻。吾華先哲所以立人心之大防者,悉以封建而痛毀之。孟子所謂「失其本心」,莊子所云「哀莫大於心死」。眾生作孽,苦難寧有已時?嗟夫!人無古今新舊之分,而心有善惡邪正之別,故今日而言正心術,殆不在於中智以下,才智之士,尤宜自勉!
暇嘗讀此編,獨有會心,隨文論述。觀諸天人以究其理,稽之古今以信其徵。間有迂而難信者,亦評其偏失。其與惠棟之注感應篇,動機不同,而樂於與人為善一也。近數十年,吾華變亂相尋,德教不昌,人心陷溺,有非禍福懲勸所能為力。斯編久以弁髦視之,矜鴻博者,或譏為無與乎學術,而爽於時用,予獨有樂乎是者,亦快吾心之所安,自附於不賢識小之義而已。閱者謂有味其言乎,其為河漢斯言乎,則亦自相其心焉可也。書旣成,及門鄭麗霞女弟欣然為之佽印,其聞善相告、善與人同之義,至可嘉也。因并書而序之。己巳立秋,順德蘇文擢記於九龍寄塵庵。
《陳希夷心相編述疏自序》古诗句出处:集評
《陳希夷心相編述疏自序》古诗句出处:【張解民】 慧眼觀世,洞隱燭微。「衆生共孽」四字,道盡百年世態人心。忠言逆耳,衆生理當惕然驚醒,幸勿再以「惡詆」攘斥之!【穆如】 蘇師奉八家爲圭臬,故筆力雄奇,議論自如,遙想風神,愴然難已。【許紹鋒】 其論尤佳,足以傳世。【徐晉如】 切中肯綮,遊刃有餘。
上一篇:《陳仁先詩集序》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