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产与恒心》原文与赏析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①。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③。”(《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这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讨论固定产业与永久信念即经济与道德的关系。②放:放纵;辟:乖戾;邪:邪恶;侈:奢侈,无度。③罔民:罔,动词,同“网”,网罗。孟子朴素地认识到,经济生活决定道德思想;在治民化民方面,道德防范比法律惩罚更重要。
译文
孟子说:“无固定的土地、收入等生活来源而还心存坚定的信念、羞耻之心,那只有有知识的士大夫才能做到;普通的老百姓则是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善良的意志和羞耻之心,那么他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等犯了罪,再用法律来惩罚他们,那无异于铺设网罗来陷害百姓。”
感悟
孟子真伟大呀,两千多年前就充分地认识到了老百姓有固定的资产、有稳定的收入对稳定民心、稳定社会以及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可惜的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至今还没有摆正自己的政绩与百姓的生存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廣東文物專集序代鄭洪年校長作》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恭俭节用》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