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因于世,备适于事》原文与赏析
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注释】士:通“仕”,做宫。橐 (tuó):通“托”,依托,指依附权贵。称(chèn):适应。
【译文】古人看轻财物,并不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是因为当时财物相对较多;现在的人争夺财物,并不是因为他们卑鄙,而是因为现今财物相对缺乏。古代的君王轻易地就辞去天子的职位,并不是因为他品德高尚,而是因为古代的君王权势很小;今天的人争着去谋求官职、依附权贵,不是因为他们品德低下,而是因为当今的权势太重。因此圣人估量社会财富的多少,考虑权势的轻重,然后制定政治措施。所以刑罚轻不算是仁爱,惩罚制度严厉也不算是暴虐,都只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实际情况。因此,社会的实际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国家的政治措施也要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所以说:社会的实际情况变了,采取的政治措施也得随着改变。上古时期的人是在德行上争先,中古时期的人是在智慧上角逐,而现在的人是在力量上较量。
【评说】韩非善于从社会现象中的部分事实中推论出普遍规律,但也往往因此而有以偏概全之弊。韩非对古代圣王明君的仁义之举所做的功利化解释,即使没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也陷入了一元化的物质利益决定论框框中。
上一篇:《事善则长,因古则行》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事断于法》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