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虹鑒眞帖殘本跋》原文与赏析
繆鉞一九八四
《玉虹鑒眞帖殘本跋》古诗句出处:繆鉞(一九〇四~一九九五),字彥威,江蘇溧陽人,生於河北遷安。曾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等。著有元遺山年譜彙纂、詩詞散論、冰繭庵詩詞稿等。
玉虹鑒真帖殘本兩冊,先外王父蘅衫公之遺物也。公,鎮江鄒氏,諱梓生,蘅衫其字也。少時橐筆傭書於軍旅中,積勞,議敘得知縣。清光緒中,為直隸省邢臺、饒陽、遷安諸縣令,晚歲致仕,居保定。鉞七八歲時,讀論語 孟子,即公所口授者。宣統三年卒,年八十。
公喜藏書,兼蓄法書名畫,叢帖數種,余最愛賞,恆展玩臨摹。一九三七年夏秋間,盧溝橋事變起,倉皇違難南下,諸法帖均置之,僅攜玉虹鑒真帖兩冊。其後轉徙豫鄂,西至蜀中。旋受浙江大學之聘,赴廣西宜山。後遷遵義。一九四六年夏來成都。喪亂十年,間關萬里,三峽江濤,黔桂山險,均以此帖自隨。一九六六年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公私庋藏,圖書文物,多罹浩劫。余所蓄書,倖免於難,而此兩冊殘帖,亦均完好,可謂至幸矣。
此兩冊帖皆漢晉人書,以二王為多。王羲之蘭亭序、破羌帖、快雪時晴帖、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十三行,均在其中。而史孝山出師頌,有朱筆釋文,乃外王父蘅衫公手跡,尤為先人手澤之可貴者。
余喜讀碑帖,偶亦臨摹,而見異多遷。初秉筆學書時,摹柳誠懸、趙子昂,後轉而學魏碑。雄強恣肆者,非余弱腕所能企及,私心所向,乃在張黑女碑。至於行書與小楷,初學趙子昂,後學王逸少、子敬父子,而草書則專學孫過庭書譜。中年以後,致力於智永及初唐歐、虞、褚、薛四家。智永之千字文、歐之化度寺碑、虞之夫子廟堂碑、褚之聖教序、薛之信行禪師碑,皆余所愛慕者。晚歲喜摹文徵明小楷及行書,略得形似,蓋筆姿相近也。此兩冊殘帖,其中逸少、子敬等晉人法書,余少時僅喜其蕭散之致而已。其後歷摹諸代名家碑帖,雖以資質鈍拙,了然於心者,不能達之於筆,然亦粗悉古人用筆之甘苦變化。回顧逸少、子敬之法書,鳳翥鸞翔,如在天上,誠邈乎其不可及矣!
鉞兒時,極承外王父蘅衫公鍾愛,其後讀公楹書,黽勉自立。中年遭逢喪亂,流轉萬里。晚歲又滄桑罹劫,閔默自甘。此殘帖二冊,朝夕相隨,每一展玩,可以緬懷蘅衫公遺澤,並回憶數十年艱辛曲折之經歷。凡此均其可記者也。一九八四年九月,繆鉞記於四川大學。
《玉虹鑒眞帖殘本跋》古诗句出处:集評
《玉虹鑒眞帖殘本跋》古诗句出处:【張解民】 繆鉞先生學識度越流輩,余早歲拜讀其論宋詩、論詞、論李義山諸篇,心目爲之豁然開朗。及壯,涉獵先生史學著作,益驚歎先生治學賅博。今讀此跋,忽悟先生學問,殆亦得之性情。終身摩挲涵泳兩殘帖而不厭倦,豈惟二王精髓入人之深,亦見先生鍥而不舍之心性也。【胡可先】 余一九九〇年九月曾於成都九眼橋四川大學寓所造訪繆鉞先生,先生教以學文言須重文氣而非重語法之旨。蓋先生作文,文氣貫通,內蘊深厚,而非矜造語精工而已。本文首言得外王父之教誨,次言對外王父玉虹鑒眞帖之愛賞,再言攜該帖於世亂之中幸而得全之過程,更贊先王父跋語手澤可貴,最後述自身學書過程,由此帖殘本而引出數十年艱辛曲折之經歷,旣委婉曲折,又一氣貫下,實今世文言之至焉者也。【徐晉如】 即物思人,亦以自傷。
上一篇:《玉不琢,不成器》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