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出自哪里,《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什么意思,《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原文出处,《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赏析。
【出处】 清·赵执信《山行杂诗四首》(之一)
【鉴赏】 诗人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山东益都人。康熙23年秋、冬在山西主持乡试后由太原南下,经太行山区,于年底返回故乡山东益都县探亲。《山行杂诗》 就是在这次长途跋涉的纪录。他主张写诗要诗中有人,也就是说在诗中要忠实地表现诗人的性格、气质、身份、情理、事理以及所处的特定时空,《山行杂诗四首》就鲜明地贯穿着这一文学主张。从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怀,诗人自身。太行山在晋冀交界处,群山连绵,方圆数百里,雄浑险峻。“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是说马足迟疑不前,是不是到了路的尽头,由于在溪涧的岸边行走,云雾在半山萦绕,好像天变低了。这一首诗描写诗人岁末过太行山返家探亲,山道盘旋曲折,不好辨识,晚上严霜与刺骨的寒风浸袭,山路崎岖,跋涉艰难,一路凄清,山鸟在鸣叫,更增添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原诗】 岭路盘盘行欲迷,晚来霜霰忽凄凄。林间风过犹兼叶,涧底寒轻已作泥。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倦游莫讶惊心数,岁暮空山鸟乱啼。
上一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下一篇:《鼠兮鼠兮何足道?有虎有虎当道立》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