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出处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增值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名句解读
这是“发财”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最早出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体现了儒家的财富观。为了阐述“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有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准确精当。“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甚至贪赃枉法,铤而走险。东汉大儒郑玄将这句话注解为:仁人有了财富则务于施与他人,以此来立身立名;不仁之人则将身心投入敛财中去,以追求财富的积累。所以,君子应“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经典故事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最有影响也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人们对他褒贬不一,甚至评价截然相反。褒者称之为“圣相”,贬者则斥之为“刽子手”。虽然如此,曾国藩在为官清廉和处世勤俭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为官不贪是曾国藩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曾国藩的祖父曾对曾国藩的父亲说:“虽然宽一(曾国藩的乳名)点了翰林,但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曾国藩将这番话作为一生的训示,他说:“我从三十岁开始,便以做官发财为耻辱,以官宦公饱私囊、为子孙聚敛财富为耻。因此我立下誓言,此生绝不靠做官发财、为后人敛集财富。神明作证,我绝不食言!”曾国藩曾为自己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意思是说只要人的信念还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这种旺盛的生机已使我们在道义和灵魂上足够充裕了,物质上的贫困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国藩一生不爱钱,不贪财,并以“勤俭”二字严于律己。他虽身居高位,权倾一时,但生活却很简朴。居官期间,他身上的一衣一袜,都是夫人、儿媳妇或女儿亲手缝制的。他三十岁生日那天,家人帮他缝制了一件青缎马褂,他在家很少穿这件衣服,只有节庆之日或过新年时才穿,到他死时,这件衣服依然像新的一样。
在饮食方面,曾国藩也十分节俭。他曾说:“余为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据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曾国藩每餐只吃一道菜,除非有客人,绝不增加菜品。幕僚们见他如此节约,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是一道菜的意思)。他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次到扬州巡视,扬州的盐商看到总督大人驾到,不敢怠慢,就设宴款待。吃饭时,曾国藩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只捡自己面前的菜吃。其他人还以为总督大人嫌不够丰盛,谁知,退席后,曾国藩对人说:“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
曾国藩不仅自己一生坚守清廉,也同样要求儿女勤俭度日。他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后代,一定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以保持前辈的传统,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习气。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吾虽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他对自己的两个儿子纪泽和纪鸿严加约束:不许坐轿,不许使唤奴婢做取水添茶的事情;拾柴收粪之类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去做;播种除草之类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去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骄奢淫逸,才算抓到了根本!
在京城和长沙,曾国藩见到不少官宦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此,他始终让自己的孩子住在乡下老家,并告诫他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牌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对于儿女的婚事,曾国藩也不大操大办。他规定,嫁女压箱银为一百两。嫁女如此,娶媳也同样如此。他在咸丰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的日记中写道:“是日巳刻,派潘文质带长夫二人送家信,并银二百两,以一百为纪泽婚事之用,以一百为侄女嫁事之用。”
曾国藩最后一次犯病,突然倒在宅院竹林中。当家人将他背回屋里时,他已口不能语,但手却指向桌案上的一卷纸。长子纪泽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早已写好的遗书《谕纪泽纪鸿》。在曾国藩的示意下,纪泽含泪念道:“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其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待纪泽念完,曾国藩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纪泽和纪鸿随即跪倒在父亲床前,发誓道:我们一定把父亲的教导牢记心中!曾国藩这才满意地闭上了双眼。
上一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下一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赏析|译文|出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