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名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出处】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译注】评论画的好坏以相像不相像为标准,这种见解和小孩子差不多。写诗只限于摹写形象,不讲究神韵和意境,这种人一定不是懂得诗的人。邻:接近。必此诗:指单纯摹写外形,不讲神韵,意尽句中,不求言外之意韵。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在绘画、诗词等文艺创作中,不能只重形似,而要描绘出人或事物的神韵,创造意境,这才是上乘之作。[例1]苏轼有句诗概括得好: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形似”,光描摹对象,有一般造型能力就可做到,多花点功夫总可以画像。可是画像了又怎么样呢? 没有进行任何艺术创造,仅仅做了客观事物的记录——一个比照相慢得多也不准确得多的记录,不能给人以任何感染力。(范曾《漫谈中国画的欣赏》)[例2]历来咏金山诗不少,但大都以刻画摹写为能事,构思雷同而缺乏情致,所以佳作寥寥,传世绝少;只有唐人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隔岸闻”颇得神韵。“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这两句诗确是深刻的经验之谈。他写游金山寺,便神思独运,另辟蹊径。(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下一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