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语出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诗见“周公恐惧流言日……”条引。此为诗人于元和十年(815)贬赴江州途中,奉和友人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所作。“试玉”句:《淮南子·俶真》:“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作者自注云:“真玉烧三日不热。”“辨材”句:《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作者自注云:“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试验是不是真玉,要用烈火焚烧三日才可认出;辨别是豫木还是章木,须等待七年之后方见分明。诗人表示像自己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史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比喻只有经过长期的严峻考验,才能真正识别人的真伪善恶。
例如
①有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一个人物,其经验的积累,本事的提高,品格的修养,总要在实践中进行,实践便要有时间。即令是风云人物真的在实践中出了洋相,办了蠢事,如若性质不是那么严重,可不可以给个改过、重新实践的机会?我想是可以的,应当的。(摘自储瑞耕《改革人物与“领风骚”的年头》)
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孜孜不倦地探求,你就会有被人承认的一天。“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最能考验一个人。愿天下所有叹息不得志的朋友,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摘自昕晔《莫叹您总不得志》)
③不能幻想一两天就识别一个人的真假,要留出一个时间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他在诗中讲的“材”是说一种豫木和一种樟木,幼时长得一样,长到七年后才能辨别;真玉烧三天色泽不变。有些人一时看不清,不要忙着下结论,可以让时间考验一下。(摘自文勇《怎样结交真朋友》)
④有道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讲的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里,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摘自宋好雨《实话说“实”》)
⑤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一般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股神以此警示世人——在投资中不要过于贪婪。不过由此及彼,或许可以引起我们另一方面的思考:大浪淘沙,不能因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千帆过尽,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古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摘自康会欣《稳定回报才是王道》)
上一篇: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诗句解读
下一篇:《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诗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