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相逢方①一笑,相送还成泣。
【注释】①方:甫,始。
【释义】相逢时才欢笑未久,分别相送却又泪流不止。
【点评】描写朋友相聚短暂,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参考文献
王维《齐州送祖三》
猜你喜欢
-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傅玄·席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爱极则纵,纵则难堪》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深明是非的一代贤后
- 《篱边江岫近,屋后竹林低.》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王者,使民尊师贵儒。|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学古不泥古.》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原文与赏析
- 《鸡鸣还曙色,鹭浴自晴川.》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若子弟僮仆与人相忤(wu五),皆当反躬自责,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彼悻悻然怒发冲冠,讳短以求胜,是速祸也.若果横逆难堪,当思古人所遭,更有甚于此者.惟能持雅量而优容之,自足以潜消其狂暴之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择师不可不慎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菊花》少儿唐诗鉴赏
-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
- 怀与安,实疚大事。|什么意思|大意|注...
- 益节俭,服饰不事鲜好,持不杀戒,食无...
- 明经节俭,诸儒称之。|什么意思|大意|...
- 宠而不骄,以谦恭为之本;满而不溢,以...
- 节俭以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 躬率节俭,以周其乏。|什么意思|大意|...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什么意...
-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什么意思|大...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盖修己治人之道,无过于节俭。节俭则嗜欲不行,无声色货利之失德,所以为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良有司者,苟能出令禁止,教以节俭,率以朴纯,使皆省无益之费,以为有用之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以节俭为之倡率,禁难得之货,明贪墨之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所有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愿弟出以广大之胸,再进以俭约之诫,则尽善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